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十节 培丰紫云山

  在中国,无独有偶,名曰“紫云山”的不止一处,中原河南有,东南沿海福建更有两处:一处在新罗区,一处在土楼文化之乡永定。这里要说的紫云山,她坐落在永定县培丰镇长流村的东北山麓上。 

  培丰镇,是永定与新罗交界的乡镇。两辖区之人,若欲游此山,极为便利。过惯喧嚣日子的城里人,若是从龙岩中心城市出发,驱车二十多公里,若是从永定县城出发,车行五十来公里,就可到这空气清鲜、香火鼎盛、紫云浮宇的紫云山,那种挣脱羁绊、投身自然的情怀是何等的惬意﹗至于忙碌耕作的乡下人,得闲择吉前去紫云山,看梯道连天,确有足踏祥云,迎风而上,恍若梦里成仙的感觉。即便是粗俗闲杂人等,若常临此山,恐怕也会脱胎换骨……

  芳名配佳丽,自古皆然。紫云,传说是掌管天上彩云变幻之仙女,才艺卓絶,有驱邪镇恶之能,故紫云现,美景出,吉祥到。更兼山上有庵,山势高耸入云,曦光微抹,紫色一片,祥云缭绕山峦,常年可见。故名之紫云山,可谓名至实归,恰如奇妙。

  大凡庵堂庙观,皆有来历。紫云山亦不例外。由于旧时重男轻女观念作祟,女性识字较少,所以有关紫云山文化的文字记载庶几难寻。据目前近百岁的女住持介绍,她是1958年从外地来到紫云山的,在她之前有吴婆、简婆做主持。吴婆,坎市人,嫁到文溪,不幸夫亡,且膝下无儿女,遂削发为尼,她潜心修善向佛,使得紫云山名扬四方。民国初年,她西游极乐,后墓葬在庵背山上,墓地乾净异常。简婆生逢乱世,紫云山亦遭厄运。自1958年始,大姑二姑三姑入主紫云山,此庵由两间一殿变成了南向的宿舍,到八十年代有了基本完整的庵堂。国运昌隆,百姓和乐,紫云庵日新月异,规模不断壮大,布局愈趋合理,到2002年,紫云庵大可媲美于城里的庙堂。

  紫云胜景,不在亭台殿阁之奇,岩石土木之异,峰峦谷壑之怪,而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看,山路蜿蜒,斗折蛇行;听,幽泉潺潺,跳涧跃石;至于山花烂漫,招蜂引蝶;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游人络绎,扶老携幼;休闲人员,且说且笑,且歌且啸;健身队伍,男女老少,举手投足,或舞或蹈,或行或跑,或蹦或跳,或嬉或闹,别是一番番风景。晨钟暮鼓,余音袅袅。竹丛丛,树株株,随地而生,顺势而长。你可闻斧锯之声,你可见扛拽之木?没有没有。溪涧桫椤,显而易见,山坡楝子,一捧盈手。不经意间,你来到庵前,定然是笑脸张张,问候频频。的确屁股一落座,野果摆眼前,热茶香喷喷。在这里,谁管你长幼尊卑,谁认你富贵贫贱,真正是佛祖面前众生平等。紫云庵里,尼姑勤劳,田自耕,地自种,水自引,饭自炊,菜自烧。在这食不厌精的时代,间或吃上一顿紫云山的饭菜,格外可口,比什么都更能健胃开脾。

  紫云之美,不仅在于感官的愉悦,还在于情趣的陶冶。君不见沿途亭榭翰墨飘香,诗联摄魂。涧底起坡处,有一个六角的清凉亭,亭联是:清水岸边花自照,凉风亭外马相呼。厅内柱上有两联,其一:幽亭尽揽山间趣,善人可观世外天;另一为:闻流水弹琴不息,看彩云捧日而来。峰回路转,拾级而上,正大汗淋漓时,哇!半山恰好一亭,叫半山亭,正好可解行人之困乏,若留意亭内外诗联,不啻如尝仙丹,令人神气复振。亭联主要有:半岭寻春回眸流莺涧底,山亭揽胜再步玉宇云端。亭内有郑昌时先生的《游紫云山即景》诗:节近清明访紫云,风光满眼笑迎人。千株古木参天立,几曲莺歌隔岸听。嫩笋支支破土出,野花簇簇漫坡生。观山赏水行吾乐,莫负韶华一寸金。亭外壁上有陈雅年先生的《登紫云山》:山外曦明山内幽,蝉声噪动满山秋。彩云推落天边日,万里烟波浪抛球。千山秀色落峰前,无限晴光眼底开。松影婆娑摇碧落,天风飘动紫云来。出半山亭,蓄势而上,峰高境阔,拐弯处又一亭,叫乐善亭。亭联是:乐山乐水小坐亭中其人似玉,善缘善果谈经石畔妙语生花。亭柱上有:风吹緑竹鸣清籁,云拥青松入画图;红叶万山非是醉,白云千载有余情。墨宝出自培丰中学退休教师书法好手张如忠之手。

  紫云之美,美在自然,美在和谐,美在人文。饱享紫云之祥的长流村,民风纯朴,生活甜美,事业发达……

  紫云灵验,并非迷信。酬愿之人,数不胜数。近处之人自不必说,充油点灯啦,烧香叩拜啦……为庵修建帮运物资不惜肩挑手提,尽心尽力。乐助大款有长流村的陈智先生,东中村的赖灿文先生。有些事说来无人敢信,但人证物证俱在,让你不得不信,龙岩陈陂一先生,家中建房,屡屡不顺,总是遭到多方干扰,正在心灰意冷之际去了趟紫云山,回家后续建房子竟一顺百顺,为表谢意,他特意送了两幅屏画:《马到功成》,《迎客松》,今依旧挂在庵厅内左侧壁上。观音送子,真有其事?请看正堂佛像前的两个小阿哥(吉祥菩萨),身上穿的衣服层出不穷,简直快达到安徒生笔下的皇帝水平啦。究其因就是前来求子的太多啦。单就龙岩红坊,一年四季,隔三差五来个不停。凡求子夫妇,如愿后,自发的买来一套套衣服给小阿哥穿上。生意上求发财的,读书求功名的,若要一一道来恐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当然,无景处便是大景。当你搜奇寻异未果时,只要你平心静气地在庵门前一站,若恰逢天高云淡之际,你极目而望,杜甫的“会当凌絶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是否在你的脑海里浮起?当你凝眸尽赏,你是否发现远山如屏,近村如画,翔鸟如诗,飞云如梦……

  啊,说不尽的紫云山﹗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