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纸是永定的土特传统产品之一,俗称“包纸”,源于这种纸当年主要是用来包装条丝烟的,制作历史悠久。据民国版《永定县志》载:“永地多竹,原料颇丰,惜槽工沿用旧法,出品粗松,不合印刷书报之用。产额以包纸为最多,销场亦广,从前出口年在十万担以上。”由于用竹浆生产的土纸来包装条烟丝,具有防潮、保质的作用,因此古时永定土纸业十分兴盛。
一、制作工艺
永定土纸原料专用嫩毛竹。将新嫩毛竹劈成4份或8份,长约5尺,放入造纸池中,竹片一层,石灰一层,层叠至高度适宜后压以巨石,注水浸泡。7个月后,洗净,分为皮、肉二层,各入碓舂烂,加入适量的水和拌,制成“纸浆”。然后将纸浆盛于木楻中,再用寸许高的木框,底夹以极细竹帘,双手捧入楻内,使竹浆泛入木框中,立即捧起,让水从帘缝流去,留在帘上的纤维密迭即成为纸。接着去木框,把竹帘反转,让纸从竹帘脱下,再分批贴在焙壁上烘干,干后揭下,叠装遂告完成。
二、土纸品种
建国前私人纸寮生产的土纸品种主要有:包纸、粗纸、夹头纸和调河纸等。
1. 包纸 民国版《永定县志》载:“包纸,有大包、中包之别。金丰之高头、南溪、陈东、筀竹甲,丰田之东安竹有大、小年之分,东安地方产纸颇旺,大年可三千担,小年可二千担;楮树坪、湖洋坑、虞溪、坑头、仙溪,太平之灌洋、沾坑、郑坑、许家山,以上产纸附近各村大、小槽户尚多,难以备载。此纸行销漳、厦、潮、汕、南洋等处,专为包裹货物之用。复有烟纸一种,幅度略大,厚而坚致,间染红緑色,价较昂,烟厂用之以包条丝,从前销数颇大。”
2.粗纸 俗称“草纸”,零碎花用,也供祭祀时焚烧用。旧时,以岐岭筀竹甲所产最为有名。
3.夹头纸 夹头纸以其一头夹连,故名。质粗价廉,供造鞭炮、搓纸拈及挂墓零星之需,各纸厂多产之。
4.调河纸 调河纸出金丰调河(今歧岭乡八联村),色微黄,颇坚洁,供寻常簿、册、单据之用。旧时,运售大埔、梅县等处。
后来,随着永定条丝烟生产的发展,不论是当地条丝烟加工厂(俗称“烟棚”),还是在全国各地开设的烟丝厂,都需要大量的包装纸,使得土纸业应运而生且红火起来。县内坎市、高陂、湖雷、堂堡、合溪、岐岭、陈东、古竹、湖坑、大溪、下洋等乡镇的数十个村为土纸的主产地,生产土纸的加工生产土纸的手工作坊,遍布大小山村。民国版《永定县志》云:“清代中期,全县土纸年产量达1万多吨。”1959年,在岐岭筹建造纸厂,设计日产有光纸2吨,1961年12月建成投产,但因电力不足,投产后只生产有光纸11吨,次年6月停产。1971年~1972年,国营西溪农场和筀竹公社在石培相继各办一座纸厂。西溪纸厂1987年生产包装纸400吨,完成工业总产值43.9万元。如今,尚有私人纸厂几十家,主要生产粗纸,年产值数百万元。由于土法造纸行业劳工费神,生产效率低,加之现代机械化在造纸业的广泛应用,因此土纸制作技艺正面临失传境地。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