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三节  两岸同胞社会活动对幸福感影响的融合与讨论

  在更发达的社会中,社会参与可能与个人的主观幸福感更密切相关。社会融合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的成员资格对个人福祉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与社区团体和机构的联系对于获得信息、资源和机会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当人们和社会变得更加富裕和现代化时,人们的需求从低阶需求(生物和安全相关需求)转向高阶需求(自尊和自我实现)。社会参与是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入社会组织和参与社会活动,个人获得了价值感、归属感和依恋感。社会参与通过社会和心理过程影响主观幸福感。参与社会组织可能会使人们的社会网络多样化和扩大,人们通过这些网络共享信息、提供和接受支持,并共同努力实现任何个人都无法实现的集体目标。此外,参与各种社会团体可能会创造或强化有意义的社会角色,如职业和社区角色,这反过来会提供价值感和依恋感,并促进自尊和自我价值。这些心理资源可以通过提高人们适应有压力的生活事件的容易程度、促进积极影响和预防抑郁来改善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和欧洲国家,社会参与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积极关系已经得到很好的确立。然而,在中国社会中很少观察到社会参与的有益效果。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社会参与的含义与发达国家不同,部分原因是政治原因。中国政府对社会组织采取了限制性规定。因此,参与社会组织在产生改善主观幸福感的社会资本方面可能效率较低。

  CFPS是一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纵向调查。使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它收集了关于个人和家庭的人口统计、社会经济和健康状况的广泛信息(详情见谢和胡,2014)。TSCS是一项长期、重复的横截面调查项目,自1985年以来一直遵循五年周期。该项目旨在通过提供涵盖家庭生活、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的各种主题的数据来跟踪台湾的社会变化(详情见张和傅,2004)。

  台湾的老年人似乎比香港和中国城市的老年人享受更好的心理健康,其中83%的人表示自己很幸福。香港是最发达的,但近40%的老年人表示感到不开心。总的来说,香港的老年人比中国城市和台湾的老年人更独立地生活:香港14%的老年人独居。这一比例是中国城市的两倍,是台湾的三倍。独居在台湾老年人中很少见(3.9%)。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与香港和中国城市的同龄人相比,台湾人更重视传统的家庭价值观,更愿意与年长的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并照顾他们。我们发现,香港42%的老年人与成年子女住在一起。这一比例在三个社会中最高。

  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老人的描述性统计

  注:1.自评社会阶层是《香港社会保障标准》和《中国社会保障标准》(CFPS)中的升序五分制(1=下层,5=上层)。这是台湾社会变迁调查中的一个十分制,其中1为最低阶层,10为最高阶层。SD:标准偏差。

  资料来源:2011年香港特别行政区(2011年)、CFPS(2010年)和TSCS(2010年)调查

  传统的多代同堂家庭在台湾最为普遍,四分之三的老人生活在两代或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在中国城市和香港,多代同堂老人的年龄百分比几乎相同。不同的是,在中国城市,不到一半的人生活在两代人的家庭中,但在香港,超过四分之三的人生活于两代人家庭中。研究结果表明,与香港的年轻人相比,中国城市的年轻人在结婚或找工作时更有可能搬出父母的房子。当他们有孩子时,他们也更倾向于再次与父母一起生活,以寻求生育方面的帮助(Chu等人,2011年)。

  台湾的社会参与程度高于中国城市和香港:47%的台湾老年人参加了社会组织。这可能是由于宗教参与率高,特别是台湾民间宗教参与率较高(胡和杨,2014年)。在这项研究中,加入社会组织的台湾老年人中,近一半是宗教团体的成员。下图显示了参与和不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差异。香港的社会参与似乎比中国城市和台湾的老年人受益更多。

  中国香港、中国城市和中国台湾地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主观幸福感。

  资料来源:香港社会保障局(2011年)、CFPS(2010年)和TSCS(2010年)。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