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四节 两岸同胞信仰与价值观对幸福感影响的研究展望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建设是调整社会心态、提高幸福感的关键步骤。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否先进,关键在于是否从根本上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社会心态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文化建设的成果,当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整体较好时,国民整体的社会心态就能得到有效调节,那么提高两岸人民幸福感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价值观与信仰的力量,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息息相关。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对于调整社会心态和有效提高幸福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加强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政府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全国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宣传活动以及道德模范学习活动,让人们参与到活动中加强学习积极社会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为了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前进,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做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齐头并进,保证在一个更好的层面上调整社会心态,提高全体国民的幸福感。

  个人加强心理建设是提高幸福感的内部动力。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对于有些人而言,幸福取决于物质基础、功名权势;而对于另一些人而言,幸福在于知识的获得、道德的完善、艺术的享受、宗教的关怀。不同的幸福观决定了不同的幸福体验,追求物质的人会渐渐发现自己的欲望无法满足,渐渐的意识到利益的追求实际上是个永远无法填满的沟壑,同时自己的精神越来越空虚;而注重精神发展的人会渐渐体会到幸福的真谛,会发现社会中美好的事物,能够越来越感恩的生活,社会心态也会越来越平和。所以,公民不仅要广泛关注社会心态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还要以身作则,积极调整社会心态,大力弘扬树立现代幸福观的重要性,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去影响周围亲朋好友的社会心态和价值观。 一言以蔽之,当今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迎来了机遇的同时也需要面对挑战,要实现理性平和、成熟冷静、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就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基本原理为指导,始终贯穿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从经济、文化、精神文明三方面的建设入手,积极调整社会心态,让国民的幸福感稳步提升。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