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许多难忘的事,最难忘的,还是我在企业的工作经历,这些事在我脑海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就像我妻子喜欢逛时装店,虽然什么都不买,也要经常去转转,特别是大良华盖路的“千色”时装店,每去必看,我说她有“千色”情结。作为一名机械专业教师,我喜欢逛人才市场,最喜欢的是梁开中学一年一度的人才招聘会。因为那里招聘企业多、工种职位也多,并不是想跳槽,我只是想瞭解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来修正自己的人才培养观,更好地用于学生的择业教育、技能培训,时髦的说法叫与时俱进。妻子说我的职业生涯是从企业开始的,就像我的初恋,虽然埋在心底,但总是念念不忘,这或许就是我的企业情结吧。也正是这种企业情结,又经过20多年教书育人的磨砺,使我成长为顺德区首批职教名师。

  一、从小耳濡目染,受家庭熏陶

  1.父母的影响

  我出生在一个国营企业干部家庭,父母亲都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工科大学生,父亲毕业于中南大学,母亲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父母同在一家国营企业工作,他们忙忙碌碌、兢兢业业,我的童年就是在这个企业中度过的。

  2.文革后期,工厂乱象

  记得1976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去世,举国悲痛,大人们成天都忙着扎花圈,开追悼会,寄托哀思。企业疏于管理,工厂车间就成了我们这些企业子弟的“儿童”乐园。当时我8岁,父母工作的单位叫洛阳粉末冶金厂,是给洛阳东方红拖拉机厂配套生产轴套的企业。经过压型没有烧结的半成品轴套,用油纸包好,放在木箱里,就好似一箱一箱的手榴弹,我们男孩子喜欢玩打仗的游戏,就模仿电影里那样,打开箱子,拿轴套当手榴弹互相攻击,轴套打到哪里就碎到哪里,不知浪费了多少。一次玩捉迷藏抓特务,孩子们在车间之间穿行,其中一个躲进球磨机里,被调皮的同伴盖上盖子,还好没通电,要不然就酿成大祸。球磨机一旦旋转起来,那个小孩就会被钢球磨成肉饼。回想起来,还真是害怕。现在的企业,门前都有保安,进去都难,别说在里面捉迷藏抓特务了。后来长大了重温这段历史,书上记载当时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我儿时的经历正好印证了这种说法。这就是我童年受到的企业熏陶。

  二、大学选择了喜爱的专业

  1.儿时经历对学习专业的帮助

  1986年上大学,我选择的专业是机械设计与制造,当时班上很少有同学知道机械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学起来比较痛苦,毕业后不少人都改行了。由于我从小在工厂里长大,所以学起来比较轻松。记得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同学们都感到枯燥,看不懂教科书,我一看就明白,而且感觉特别亲切,那些热处理现象好像历历在目。原因是我父亲在企业搞的项目就是硬质合金,硬质合金生产的流程就是典型的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从小在工厂我不知看过多少遍。因此大家觉得头痛的科目,我却学得最好。

  在这里我们也反思一下现在的大学教育,许多人都是到了大学才开始接触专业,4年当中真正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少之又少。假如每个孩子在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就有机会接触各种专业,培养学习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再到大学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深造,人才浪费就会降到最低。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兴趣也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急功近利是培养不出人才的。

  2.毕业实习

  大学的最后一年是到广州机床厂进行毕业实习,这是我第一次到广州。记得广州机床厂的广告牌上写着:广州机床,畅销五大洲四大洋。实习一个月,才知道广州的机床是卖到发达国家工人家里,作为家庭维修的工具来使用,相当于我们家庭中的扳手、螺丝刀,根本进不了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制造业方面,我们的确比发达国家落后。没想到20年后,我还有机会再次踏入广州机床厂,这是后话。

  三、企业经历

  1.两年企业见习

  1989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江西赣州有色金属冶炼厂机修车间工作。进行了钣金工、电焊工、车工、钳工、电工的见习,每个工种见习半年。见习中与工人兄弟建立了友谊。记得在钣焊班见习期间,一次制造直径2米的储油罐,工人们先用卷板机将20厘米厚的钢板卷成圆筒,可惜直径卷小了,班长只好带着他的七八个徒弟轮流用24磅的大锤敲打钢板,想把它正过来,每人10分钟时间,最后他的小徒弟打完就把大锤在我面前一丢,七八个工人都看着我,当时的情形很难用语言来形容。我作为一个见习大学生,第一次遇到工人的挑衅。没有退路,我只好抡起24磅重的大锤也打了10分钟,令他们瞠目结舌。下班后班长请全班喝酒,每人一个大碗,一碗一碗地喝,也不知喝了几碗,醉了,只记得后面几天两个胳膊一直都抬不起来。自打那儿以后,我才真正被工人们所接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2.任生产调度

  见习2年后,我顺利地评上了机械助理工程师。偶然的机会,被推上车间生产调度的岗位。因为几乎所有的工种我都见习过,与工人兄弟关系融洽,因此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开展,受到厂、车间领导的好评。记得当时评到过厂优秀团干、厂先进生产(工作)者,1991年5月还被共青团赣州地委授予全区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

  正当我踌躇满志,准备扎根企业,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不曾想风云突变,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令中小国有企业效益急转直下,全线崩溃。中小国企的没落,彻底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原来的单位每况愈下,工资都难发全,我就像一只孤立无助的小孔雀,开始了南下广东的谋职生涯。

  四、投身职教

  1.第一个机械专业教师、第一任机械科组长

  1993年5月,经过工作调动,我来到了顺德这片率先改革开放的热土——顺德勒流新球英文书院(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的前身),开始了我的职业教师生涯。我对顺德最初的印象来源于一句广告词,“可怕的顺德人”,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这句话会有不同的理解。现在很少有人再提起这个广告词了。记得当时安排我上钳工课,学校连锉刀都没有,一切要我自己想办法解决。为了省钱,我一个人利用周六、周日骑自行车去广州采购,买了锉刀、焊条、手提式电焊机、减速器等教具,100多斤重,绑在自行车的后座上,走到洛溪大桥上,汽车行驶形成的气流吹得我无法抓稳车把,只能把自行车推到人行道上,一直推过洛溪大桥,再骑回顺德。有了这些教具的帮助,教学直观了,钳工课也因此受到学生的喜爱。早期勒流职校机械专业科组的创立,教师培养,课程开发,实验室建设,实训实习,对口就业,专业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壮大,我和全科组老师就是凭着这样的热情,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现在每每在路上看到“全副武装”骑行的自行车爱好者,心里还会泛起波澜,想起当年自己骑车去广州的情景。

  2.3次暑假打工经历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不像普教注重书本知识,职教强调动手能力,三尺讲台重要,社会实践更重要。企业的变化一日千里,书本知识会过时,技能会落后。为了学生能顺利就业,我不仅像其他老师一样在学校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而且放弃暑假休息,到企业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絶知此事要躬行。  

  1993年7月,放暑假了。由于无所事事就萌生了打暑假工的念头。到人才交流市场,就是现在大良华盖路的人才交流中心,凭着大学毕业证、工程师证,很容易就找到几份工作,我选择了离勒流最近的龙江西庆西溪塑料机械厂(也就是现在著名的企业:联塑)。由于刚到顺德人生地不熟,是早来顺德的一个老师带我去的,我们两个骑着自行车,找到那间工厂,面试的是管技术的二老板薛木庆,他问了我详细的工作经历,考了看图纸、现场编制工艺,还考了开车床,大概一个小时就録用我了。职务是生产主管,试用期1200元,包吃住,就这样我开始了第一次暑假打工生活,那年我26岁。

  当时的工资状况,我在江西赣州国企固定工资80元,加补贴一共120元;新球英文书院(勒流职校的前身)发给我的工资是660元;顺德工厂里的普工大概是750元,技术管理人员1500元。

  当时的西溪塑料机械厂规模不大,技术部里有二老板薛木庆负责设计,他是大老板从佛山请来的,有两成的技术股份,我负责生产调度。车间一部分是机械加工、一部分是装配,这一点所有的机械企业都类似。第一个星期安排我熟悉环境、熟悉产品,他们的产品是挤塑机,由于我在江西赣州企业参与过挤塑机的制造,所以很快就上手,和车间师傅关系融洽,快速融入到这个集体当中。第二个星期,薛木庆问我对西溪塑料机械厂的看法,我说企业规模小,他笑着说这是私人企业,怎么能和国营企业相比,他以前也是干国企的,因为私企工资高、效率高、有前途,他才出来干。他说已考察过,我对挤塑机相当熟悉,说我是外地人在哪里打工都一样,就代表西溪塑料机械厂去做外协件主管吧。第二天我就坐上厂里的一辆运货车,往粤西地区进发,稀里糊涂的去当外协件主管了。这就是私企用人的高效率吧。

  西溪塑料机械厂的外协基地建在郁南县国营机械厂内。很快我就开始工作,主要检查外协件的工艺流程、品质保障、图纸技术参数修正,每天晚上给薛工打电话汇报。随着外协产量的不断扩大,郁南县机械厂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我们就开着一台五十铃货车,不停地在周边机械厂找协作单位,最远开车到封开、广西的梧州,先后确立了8家协作企业,协作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回西溪塑料机械厂。在外协工作中,我发现挤塑机的铸铁底座太大,只有封开机械厂的镗床才能加工,但是由于是国营企业,工人工资低、效率也低,加工缓慢,影响整套设备的装配进度,因此我建议薛工自己买镗床加工,没想到第二天薛工就来到封开县机械厂,与当地企业签协议用58万买下了那台卡脖子的镗床,连同开镗床的师傅一起拉到了龙江西溪,镗床师傅的工资在封开是300多,到顺德加到1100元。效率高得难以想象。

  我从中看到了私人企业是如何利用机会挖人才、抢设备、一步一步做强做大,而国企一步步走向没落灭亡的过程,教训深刻。

  转眼就快要开学了,是留是走,我心里也矛盾过,最后还是找了一个理由回到龙江西溪。9月1日开学,回来当我的老师,值得庆幸的是,回来后老师工资就加到了1000元。

  西溪塑料机械厂的大老板黄联禧当时有三家企业,有名的是塑料加工厂,他有三兄弟,老大黄锦禧,他老二,绰号“苏联”,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业界的大腕,我们常看到 “雄塑”“联塑”的广告,就是他们兄弟的产品。2001年薛木庆在龙江镇西溪工业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顺德市德莱斯堡塑料机械有限公司,后改名德士威塑料机械有限公司,迁往佛山市魁奇路鄱阳北工业区东1座。他现在是佛山市机械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塑料机械协会知名专家。

  1998年7月,时隔5年,打暑假工的冲动又一次在心中涌动,这次主要目的是从教学考虑,看看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

  学校一放暑假,我就直奔人才市场,还是带着我的毕业证、工程师证,去面试、留下资料,回家等消息,很快就有企业“叩”我的哔哔机,当时还没有手机,只有移动电话,很大、很贵,普通人买不起。我住在大良妻子学校分的教师过渡房,最后选择了容桂锦兴机械厂,紧挨着格兰仕,自己开摩托车去,不用骑自行车了,一到企业人事部才知道同一个职位安排了三四个人面试竞争,当时还是有点紧张,慢慢调整一下情绪,我选择了最易上手的质检员职位。面试,自编工作经历10年以上,顺利通过;再考实操,动手使用各种量具,这是机械老师的强项,太熟练了。经过淘汰赛,最后我一人胜出,试用工资1500元,上班要打卡。

  老师们,1998年老师的工资水平在2500元,工厂正式的白领也就是这个数。

  锦兴机械厂是取香港老板梁锦星名字中的“锦”字命名的,主要生产铝合金门窗配件,也做制造铝合金门窗配件的专用设备,是中港合资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办公大楼、厂房、仓库、食堂齐备,达到国营中小型企业的水平,技术管理人员比较多,我被安排到车间质检部,质检部有2个岗位,安排我负责最头痛的地弹簧组件的质量保证体系。中国造的地弹簧铸件差,经常漏油,寿命短,但是有价格优势,有少量的市场份额,但我来的目的不是关注地弹簧的质量,所以未花精力去研究它。我关心的是企业如何招工,一般寄给企业的简历企业是不看的,当废纸用,除非企业急需的顶岗人才,锦兴就是因为有大批客户退货,产品质量有问题,才不得不招质检员,质检员的工资是和退货量挂钩的。企业也有有趣的现象,车间主任的工资是和产量挂钩的,主任要产量,质检要质量。主任要产量,希望质检放松质量,而质检要质量希望主任控制产量,是一对欢喜冤家。因为我只是去做用人调查,对产品质量把关不是很严,反倒很多时候连累到车间主任要亲自去做质检工作,因为他怕质量太差老板请“喝咖啡”。我看到合资企业招技术工人还是很严格的,首先看身份证,是某乡某村的,你肯定是农民,就算你会开机器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不要;有技术等级证的进来,先考理论,理论题除一般机械制图外,特别强调考公差配合的知识,要看看你对加工制造、装配全过程的理解,最后才考开机器,熟练操作机床才能通过。进来后计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很严是不是?不是,因为考20分就能録取,为什么?因为没有人能考到60分,别说80、100分了。我当时就有种冲动,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好,达到企业用人的这种要求。后来实践证明,我校的七届企业冠名“富华班”基本上能达到这种企业用人的要求。

  在锦兴也有难忘的经历,有一天刮台风,大雨滂沱,我要开摩托去上班,我妻子不肯,她说,才1500元,没有必要去,可是我想这样锻炼的机会不是很多,多去一天对企业就多一点瞭解,对教学研究就多一点帮助,于是我不听劝阻,从顺德医院旁的学校宿舍出发,骑着摩托车,迎着瓢泼大雨,摆渡过容奇,走桂州,用了1个多小时,赶到了锦兴机械厂,全身已湿透了,打卡时还迟到2分钟。因为这两分钟的迟到,最后结算工资时还被扣了2块钱,这就是企业的管理,有制度无人情。

  最后我辞职时,人事部经理说,宋工,退货量和工资挂钩是写给工人们看的,这样工人们才不会为难你,是为你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不会真的扣你的工资。他哪里知道,我只是来体验生活的。那一年我31岁。

  2006年7月,为了给第一届富华班的学生联系打暑假工的事,我去了梁开中学的人才招聘会,在招聘会上我看到一个年轻的老板,在对应聘者慷慨陈词,我感觉有点面熟,但记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他不像其他老板只关心面试,他却在大讲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我说我想到你厂试试,他同意,并告诉我工厂的地址。那时我住在大良新城区,那家企业在容桂海尾工业区,离我家不远,第二天我就开着小汽车,假意带妻子、女儿去兜风,10公里一下就到了,把妻子、女儿留在车上,我自己一个人找到那家企业,一看很小很乱,但是很有生机。企业名叫劳达机械厂,老板叫罗辛劳。他不看我带去的各种证书,只是跟我聊质量保证体系,他需要我建立他们厂的质量保证体系,试用工资1500元,不包吃住,最后亲自用厂里唯一的大货车把我送到广珠公路边,说随时欢迎我去上班,很感动,也很无奈,他害得我要走回头路1公里去开自己的车。

  2006年教师的工资到了3500元,企业白领没动,还是2500元。

  与妻子争吵了一番后,还是同意我去,满足我的企业情结。我还“征用”了妻子的雅马哈女装摩托车。企业都一样,上班打卡,劳达的产品是自动车床,我用了一周的时间搞清了图纸与设备情况,就开始规范质检要求,这个厂实际上是个小作坊,40几个人,就一个车间,一半机械加工,一半装配,门口是配件仓库。上边阁楼是质检、车间主任办公室,也是我中午休息的地方,工友们中午就睡在车间的地板上。老板办公室在厂房对面,比当年西溪塑料机械厂环境还差。

  我去了以后,首先规范了厂里的量具管理,全部由我负责,建立使用登记制度、仓库备件进出仓必须由我质量检验,我想建立员工档案管理,问员工有没有技能等级证?老板说要有就不在这里干了。由于招不到合适的技工,好几台车床经常空在那儿。的确看到小企业工人素质差,流失率高,这样的工厂能做出好产品吗?劝大家买东西时还是买大厂的产品,小作坊真的靠不住。通过与工友聊天,才知道罗辛劳是白手起家创业,知道他原来也在锦兴机械厂打工,当过车间主任,由于个性太张扬,1999年离开锦兴,自己创业。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这个人这么面熟,原来在锦兴我们就是冤家,时隔8年又聚在了一起,不是冤家不聚头啊,不同的是,当年是工友,是对手,现在我给他打工。世上真有这样的巧事,还让我碰上了。罗辛劳是韶关技校90届毕业生,今天的成就跟他张扬的性格有关,相比之下,89年大学毕业的我就差远了。因此,到后来我离开劳达机械厂时,也没向罗辛劳交代这一层。

  记得有一天中午在罗老板办公室休息,我也是习惯了,顺手打开绘图员未关的电脑,罗老板当场就叫我不要动,说那是他企业的核心机密,要写计划、上网用他的个人电脑,这也给我上了一课,我们教学有没有核心机密?怎样保护我们自己的核心机密?如果我们自己都认为没有什么核心秘密,那我们的确也没什么价值。我们科组去白云职校参观,很多资料他们都不给,都说叫“受控”。什么叫受控?就是受控制,说白了就是保密。

  可能是厂里环境不好,还是自己生活太安逸了,又碰上下大雨,有一天我开着小车去上班,停在离厂区不远的路边,不巧被工友撞到了,自己觉得不好,就主动向罗老板辞职。有老师问,开小车上班怎么不好?表示你有钱呀。我们校长看到老师们都开小车上班,那才高兴呢。你想一想,每月拿1500元的工资,开着别克去上班,养车都不够,你不是工业间谍,肯定就是政府密探,给老板知道了,后果还了得。一听我要辞职,罗老板就急了,问谁欺负你了,他马上去帮我摆平。当时他太太也在场,说你不做了,你老婆、孩子吃什么呀?当时我心情很复杂,都说老板心黑,这样关心员工的老板心黑吗?最后我还是辞了职。这一年我39岁,为人夫为人父,离第二次打暑假工时隔8年,离第一次打暑假工已经间隔13年了。

  在我打暑假工的同时,也影响到第一届富华班很多同学加入到这个行列,我们经常通电话,指导同学们如何通过面试、如何选择对口专业,其中指导叶俊贤同学去应聘质检员,那个厂在勒流古鉴,生产汽车轮毂,给很多世界名厂贴牌,目前我们在质检教学上是一片空白,所以临阵磨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还是败下阵来,这件事给我一个教训: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把学生的专项技能提高了,功到自然成,学生就业才有保障。后来我就指导学生去做车工、数控工,成功率就很高,因为这是富华班教学的强项。

  3.国外学习经历

  2007年8月,我参加了顺德区教育局组织的培训,与顺德区三校联盟学校中郑敬诒职校的李维东、李波,中专的马涛、韦克佳等老师去德国学习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受益匪浅,被德国的双元制所震撼,深刻认识到前厂后校的职教模式最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来创办企业冠名班,并长期坚持奠定了基础。

  4.创办企业冠名班

  我是职业学校的教师,做过11年班主任,所面对的都是考不上高中的孩子,小学、初中失败的学习经历,使他们低着头走进职校,他们在学习上有困难。他们毕业后都要走入社会工作,但企业普遍认为,他们职业素养差,不能吃苦,在企业工作最繁重、最需要人的时候当逃兵,没有敬业精神。可是,他们同样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的建设者,怎样使他们张开隐形的翅膀,顺利地走入社会,是我从教27年从未放弃的追求。

  2006年6月,第一届企业冠名的“富华班”创办,拉开了勒流职校与广东富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的序幕。办好企业班,向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这是学校、企业、家长以及学生个人强烈的愿望,学校安排我担任第一届“富华班”的班主任。广东富华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勒流最著名的企业,法人代表、董事长吴志强,曾在2008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排第277位。2010年3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曾视察富华,对民营企业寄予厚望。企业效益好、待遇高,学生向往,但是,企业是高技术、重工业名营企业,对员工不仅要求技术过硬,还要身体强健、吃苦耐劳,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很难适应企业要求,招工门槛高。为此,我和上课的老师专门到富华公司实地考察2周,研究课程设置、技能培训标准、体育训练方法,经过细致探讨,制订了针对富华班的专项教学计划。

  我是按企业的方式实施管理班级的。将企业的要求传递给学生,让富华班的学生瞭解工厂需要什么样的人,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学习上,采用模块教学,内容直指就业要求。学习目的明确了,方向清晰了,学习的主动性就发挥出来了。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当然,职校的学生有反复性,遇到困难易退缩,我不能讲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就讲自己暑假在劳达机械厂打工,环境艰苦,但始终坚持,赢得了老板的信任,给自己很好的锻炼机会。同学们很受感染,鼓舞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我觉得这种德育渗透的方法好,就经常使用。

  职中的学生喜欢突显个性,长头发、染发多,我就告诉他们企业不准留长发,只要黑头发、白头发的中国人,不收黄头发的“外国人”,几句玩笑话,说到学生心里,从此富华班解决了头发问题。告诉他们卫生在企业很重要,只有把工作环境搞好了,心情舒畅,工作效率才会高,收入也会增加,增强了同学们搞卫生的主动性;告诉他们企业要打卡上班的,迟到扣钱,次数多甚至会被开除,要他们在学校养成不迟到的习惯,通过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把学校德育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学生不反感、易接受。孙子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对待学生也是如此,管住人不如管住心,只有学生真心的愿意做,工作才做得好。在学习上主动了,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学们在其他活动中,自然地就表现出了主动性。每天的出勤、卫生、课堂纪律等等都成了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他们快乐生活的部分,所有的校园活动都是他们所期望的,他们能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从原来的“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 富华班的技能实训是按企业要求来设计的,比如车工训练每天6小时,不准坐下,没有课间。富华班的体能训练更是学校的风景线,早上先来个3000米,再开工6小时,接下来是蹲步背手跳台阶2组,交替引体向上、俯卧撑、爬杆,这些平时难以想象的强度训练孩子们都坚持住了,因为他们知道,没有充足的体能耐力无法顶住富华高强度的生产要求。强化训练半年后,富华班到富华公司顶岗实习,学生技能又有提高,更重要的是职业道德水准比往届的同学有质的飞跃,在厂里进行4周繁重的体力劳动,没有一个学生因为劳动强度大而退出,全部顺利地通过了顶岗实习,富华公司叶灶恩副总经理说:本届富华班的同学是勒流职业技术学校为富华公司输送的高素质的、最好的一届新工人,有很高的职业忠诚度。经过富华公司的严格考核,第一届富华班同学全部被富华公司録用。

   2009年11月,我带第四届富华班到广州机床厂实习。20年前,我曾在这里实习过。弹指一挥,我从当年的莽撞实习生,成长为现在的带队指导教师。从当年的风华正茂,到现在的屡屡白发,我一直都没有离开过自己喜爱的机械专业,只是角色发生了变化,从机械专业学生、机械厂工人、机械厂管理人员,到今天成为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出一批批企业需要的机械专业人才,遍布勒流当地大大小小的机械企业。

  企业班动手能力要求高,为了不和普通班争设备用,都是利用周六、周日错峰上课,几乎每周我都要上30节课,一做就是5年。同事们开玩笑说,宋工5年上了10年的课,可以提前5年退休了。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到2013年,7年时间,富华班已连续办了7届,我作为7届富华班唯一的班主任,7年当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为企业培育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为贫困家庭解决了子女就业问题,树立了学校机械专业学习的标杆,在勒流当地赢得了口碑。富华班的教学特色,曾被《珠江商报》《广东教育》《顺德教育》《职业教育研究》等多家媒体多次报导。

  富华班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拓展了校企合作班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技能、职业素养,幷且 还发挥了辐射作用,激励在校专业学生学习技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校长梁友勤在全校教师会上讲,招生中他接得最多的电话是家长询问孩子报读勒流职校能否进富华班。学校学生考得最多的技能等级证书是车工、数控,体能训练在勒流职校蔚然成风,富华公司前来接受再培训的员工络绎不絶。企业冠名班富华班已经成为勒流职校响当当的招牌。

  如何看待富华班现象呢?我曾看过一部张国荣主演的电影《霸王别姬》。讲两个孩子在戏班不愿学习演戏而逃跑,被老师追得走投无路,误入戏园,看到名家演《霸王别姬》,观众如醉如痴,两人深受感动,冒雨返回戏班,在大雨之中跪求老师学戏,终成一代名伶的故事。点评:只有有目标的孩子,骨子里想学,才学得好,我认为职业教师最大的责任就是穷其所能制造这样的目标给孩子。其实这样的故事是很多的,例如: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他们不是因为老师教得好,才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就算教不好,他们也会那样做,为什么?这是他们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经历的,因此,他们才会这样努力。当然,如果再有名师的指引,那就事半功倍。顺德一中的学生做得到,勒中的基本上也做得到,可是,我们中职学生就做不到了,为什么?不是因为没有名师指路,而恰恰是因为他们迷失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我做为职业教师工作的20年间,什么办法都想过,什么办法都试过,到头来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后来,读了毛泽东的书,他讲到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能在那个年代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从文盲成为党的高级干部,湖北的红安、江西的兴国泥腿子中出了上百的将军,其中有哪一个是老师教出来的?他们的成长都在诠释一种力量――信仰。我们中职学生连起码的目标都没有,还谈什么信仰?我隐隐约约,似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富华班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给孩子们一个去富华工作的机会。富华是优秀企业,孩子们便趋之若鹜、前仆后继,富华班连续办了七届,红旗始终不倒。反思,首先要有优秀的企业,要求员工有过硬的素质,学生又特别向往但是能力却达不到,这时名师出现,训练他们技能、体能、思想,事半功倍,终于达成所愿,循环往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5.学长制课题研究

  2008年我开始尝试“导师制下的新学长制在实训中的研究与实践”研究,课题先后获顺德区、佛山市、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富华班学生动手能力强,学习目标明确,为此,尝试让他们承担起学长的责任,将他们分散到各个模块教学小组当中,协助实训教师,带动低年级模块学生的学习,使低年级的学生也像富华班一样进行项目教学,把富华班好的传统传承下去,不仅培育了大批优秀学长,而且带动了更多的同学学好技能,收到良好效果。专业对口,优质就业逐年提高。研究成果获得勒流街道首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奬、顺德区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奬、佛山市“十二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奬、第二届广佛肇教师校本行动研究暨第五届佛山市教师校本行动研究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奬、广东省中小学优秀德育科研成果研究报告一等奬。撰写出版了《基于导师学长制的实训教学案例集锦》。

  6. 老骥伏枥,烈士暮年

  没想到,时隔八年,2018年顺德完成了职业教育集团化改革,成立四大集团,第三集团以国家示范校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整合属校机械专业资源,组建区内机械加工专业群“航空母舰”,勒流职校引以为荣的省级重点模具(机械)制造专业不复存在,20位模具教师集体并入郑敬诒职校。虽心有不舍,毕竟在勒职工作了25个年头,是勒职培养了我,从初来乍到的毛头小伙、普通教师成长为高级教师,到现在已是满头白发的不惑长者;从英文书院到勒流职校,三易校址,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与壮大,处处都留下美好的记忆。但是,改革总有人要付出、总有人要先行,仅代表离开勒流职校奔赴郑敬诒职校的20位模具专业教师,还是8年前的那句话:“如果我们不能冲出重围,就为职教事业的明天铺路吧。”

  2018年8月,响应顺德区职教改革,我调入顺德区郑敬诒职校,现从事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毋庸置疑,盈利是企业运转的最终目的。当某个企业技能型人才短缺,影响到企业生存发展时——实际上是影响到企业盈利时,校企合作,采用现代学徒制,学校出人力资源——学生,企业出培训资源——场地、设备、技术、师傅等,培养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就成为现实。但是,一旦培养的人才满足了本企业的需求,直至饱和,背离了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愿望就会下降,就会寻找各种理由阻碍继续实施,最终,职业学校与这家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不能长期坚持下去。例如,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曾于2006年至2013年,与广东富华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合办企业冠名富华班,每届50人,共办了7届,为富华公司培养了300人的技术骨干,在当地有较高的知名度。我一直担任富华班班主任,见证了7届富华班的发展,壮大,鼎盛,衰落。7年时间算是比较长的校企合作案例,最终仍然以失败告终。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那为什么校企合作不能长期持续进行下去呢?最终原因还是人才过于饱和,企业不再需要,再办下去背离了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合作结束,学校又要被迫重新寻找下一个有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企业,进行再次的校企合作。这种周而复始赔本赚吆喝的校企合作,最终也伤害到职业学校本身,学校就像在企业间一家一家行乞,学校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倍受打击,也只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陷入到校企双方不能长期坚持合作这样一种悖论中。这是近期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校企合作存在的普遍问题,必将影响此试点项目的进一步推广。因此我根据自己长期实践,出版了《现代学徒制企业班的创办与探索》一书,与同行互勉。

  五、教育反思

  1.学校的发展跟不上企业的步伐

  1993年,新球英文书院(勒流职校的前身)有两个年级、8个班,机电、电子、财会三个专业,26名教师,400个学生。到2014年,勒流职校发展到9大专业、50多个班,200多教职工,3000多学生。1993年,新球电器厂还是我校挂名的校办工厂,名不见经传,只有一幢6层楼的厂房,最多1000人规模;到2014年,新球电器厂更名为东菱凯琴集团,并成功上市,拥有34家分厂,30000多名员工,产值120亿元,雄踞勒流企业榜首。再看看我们学校后边,沿着勒流港口路一路下去10公里,一直到勒流港,亚当斯、泰明、东荣、东泰、顺安达、富华、富日、骏业等等,多少家企业拔地而起,俗话说天上一日,地下一年,我们职校发展一天,企业进步一年,职业教育的发展远远滞后于企业的发展。今天,我们要看清形势,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种合格的技术人才,这方面佛山五区的职校都做得很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企业经历助推人才培养

  作为职业教师,因为有这样的职业经历使我在教学当中,自觉地把我的这种经历融合进专业教学,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与企业的距离。学生来职业学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就业,他从你身上瞭解到来自企业的信息,才会目标明确地跟你学知识、学技能,才会达到企业用人的要求,而不是他期末考了多少分。只有把学生的对口就业问题解决好了,我们职业学校的老师才算真正完成了作为职业教师的光荣使命。企业的需要才是衡量我们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这是我从事职业教育20多年得到的最深刻的体会。

  我放弃暑假休息,放弃学校组织的旅游,甘冒酷暑,风里来雨里去,坚持到企业学习,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没有教好学生技能的强烈愿望支撑自己,是万难坚持下去的;连续7年创办企业班富华班,保持学生100%专业对口就业,如果没有为学生找出路、谋发展的育人目标,没有默默奉献职业教育,甘为人梯的师德情怀,是万万坚持不下去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职业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牢记自己的使命,帮助那些不能上大学的学生找到他们隐形的翅膀,让他们也能高高地飞翔。

  老师们,个人的专业成长很重要,只要心中有目标,将职业当事业做,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放弃,即使我们不是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哪怕只是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的野百合花,但是,我一样坚信——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名师简介】

  宋小安,顺德区首批名教师,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农工党员,1968年出生,1989年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1996年获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2005年获评机械专业中学高级教师,2008年取得车工高级技师资格。1989年毕业分配到江西赣州有色金属冶炼厂工作,1993年调入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2018年调入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工作至今。曾获佛山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广东省模具工业协会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机电指委会中职机械制造技术类专业部车加工技术专业核心组成员,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车加工技术赛项竞赛裁判,7次被广技师、岭南师范、顺职院聘为校外兼职教师,出版《现代学徒制企业班的创办与探索》《基于导师学长制的实训教学案例集锦》等著作。7次担任企业冠名富华班班主任,为顺德区“龙腾企业”广东富华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被评为勒流街道文明班,获街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奬。主持完成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等7项课题,获广东省中小学优秀德育科研成果研究报告一等奬、第二届广佛肇教师校本行动研究暨第五届佛山市教师校本行动研究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奬、佛山市“十二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奬、顺德区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奬。

  教育感悟:教师要穷尽所能,让中职生不用扬鞭自奋蹄。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