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台北会谈小组会:两岸有机会签和平协议

  中评社台北12月16日电(记者 王宗铭)由两岸统合学会举办的“台北会谈”11日在台北福华饭店进行第二天的议程,上午第二场会谈主题是“从认同互信面谈如何巩固两岸现有的和平机遇”,分两组进行。其中一组由二十一世纪基金会执行长高思博主持,引言人分别是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刘相平与成功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周志杰,与谈人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嘉树与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张登及。 

  台大政治系副教授张登及说,如果要为两岸未来政治进程给一个框架,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大基础来进行努力,应可在国家、民族、文化认同上有突破进展,使共同点扩大,差异点减少,求大同存小异。 

  张登及说,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建设小康社会,这应该是2021年前所期盼达成的,到时候是中共建党一百周年,2022年中共二十大以前,大陆应该蛮希望两岸能够有一个政治上的和平协议。 

  张登及说,两岸今天有台北会谈显示现在已经有了政治对话,不要再说台湾拒绝政治对话,如果以台湾的1947年规定与大陆1954年规定两份(宪法)文件入手,不回避绕过而另起炉灶,降低两个规定之间的对抗,有可能中华民国的认同能够在两岸政治关系上得到进一步合情合理的安排,也许在2022年以前可能出现大陆希望签署的和平协议,而台湾可能称为和平发展的进一步架构。 
   
  黄嘉树说,ROC要在历史、文化、法理上与中国做连结,要有中国情怀,是中国一部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努力,PRC与ROC也要降低对抗,找出彼此的妥协点,两岸应进行政治协商,可做统一前合情合理安排,谈就是对身分、政治存在最好的认证。 

  刘相平首先表示,两岸认同分文化、民族、国家三层次,因为中华文化,两岸文化认同共性比较大,同远远大于异,民族认同也有高度一致性,但国家认同同一性被差异性超越,值得注意重视。 

  刘相平说,两岸要寻求中国传统文化对接,建立核心,两岸应联手因应西方文化的入侵,共同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尤其文创产业合作可以打下一片天地,另外也要加强两岸民族共同利益的建设与感悟,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在非经济利益也要有意识去建构,尤其制度很重要。 

  刘相平说,两岸的国家认同问题,除了求同存异之外,也要求同化异去解决问题,为两岸和平发展前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基础。 

  周志杰说,大陆希望两岸由经入政,内外有别,希望打破只经不政现状,问题在于要正视中华民国的存在,民进党已经开始捍卫中华民国,这是台湾国民党与民进党两党的公约数,他认为可将九二共识外部化,让两岸共享国际人格。 

  对于两岸文化交流是否能改变政治、民族认同,周志杰说,他是持怀疑态度,民族认同只能从下而上行销,可开放两岸人民互相参与民间非政府组织NGO。

  黄嘉树说,台湾存在民意的反认同问题,对于中国认同动摇,但台湾的民族、文化认同原本就没有问题,这是因为政治上的分歧,拖久了产生影响。过去台湾主张汉贼不两立的游戏中,大陆没有反对,不过大陆最后胜出,加上现在敌对结构还存在,导致敌对意识的必然产生,台湾连带排斥中国认同的符号。 

  黄嘉树说,两岸PRC与ROC的问题没有解决前,要找一个可以超越的概念,例如中华民族、两岸、大陆官方提的一中框架,这是保有双方的共同认知,朝此方向努力的一步。 

  黄嘉树说,ROC要与中国做连结,在历史、文化、法理上都要,要有中国情怀,是中国一部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努力,例如马英九从法理层面提出一国两区,他对此是高度评价。 

  黄嘉树说,另外PRC与ROC也要降低对抗,找出彼此的妥协点,两岸应进行政治协商,可做统一前合情合理安排。所以,谈就是对身分、政治存在最好的认证,也多设置一些认同的标的与评价系统,不必要太强调两岸在价值上的歧异。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