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高雄大东文化艺术中心:大洞底下好乘凉

  中评社香港2月10日电(记者 黄蔚、郭至君、林艳)对于第一次看到大东文化艺术中心的人,可能对它漏斗状的“大洞”倍感好奇,不过,该文化艺术中心建筑计师张玛龙日前在高雄接受中评社“南台湾文化艺术采访团”记者的专访表示,这样的设计并非是为了标新立异而不走寻常路,相反,它浓缩的是因地制宜的规划以及紧跟潮流的设计感。 

  大东文化艺术中心位于高雄市凤山区大东国小校地,艺术中心涵盖800席多功能演艺厅和半户外剧场,共有演艺厅、展览馆、艺术教育中心、图书馆等四栋建筑,其中图书馆将是台湾首座艺术图书馆。 


  张玛龙表示,建筑应该结合一地风土及其后而“互动”,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早期的建筑会因为地域差别而呈现出不同特点。放到当下,建筑应该回应整个都市的发展及社会需求,“例如水资源越来越少,我们就要节水,气候炎热,我们就需要用最少的冷气甚至不用冷气来达到冰冷的效果” 。 

  据了解,这种半户外薄膜屋顶的运用不仅创造了阴凉的微气候,适合太极、土风舞、球赛转播等活动使用,还考量到各种天候状况,更能起到收集雨水的作用,让雨水更容易进入景观水池,附带引导新鲜气流发生。让整个建筑与周遭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 

  张玛龙说,大东文化艺术中心的室外使用了很多的薄膜,这种薄膜可以在夏天过滤掉炎热的光线,民众在下面就会非常凉快。“高雄夏季非常热,在这么热的情况下,我们希望能够给民众一个愉悦的都市空间,将这里变成能在一年四季给予民众快乐的地方。” 

  此外,张玛龙还表示,大东文化艺术中心特意为民众设计非常大的公共区间,免费开放给市民,再通过良好的运营,这里每到周末就能聚集超高人气,“这是这个建筑最成功的地方,室外空间及各式活动可以让整个建筑更为活泼。” 

  由中国评论通讯社和台湾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台湾艺术研究院联合组成的“南台湾文化艺术采访团”于1月28日启动,进行为期一周的南台湾采访报导活动。 

  此次采访活动的总督导为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林富男,总调度为南台湾观光产业联盟执行长陈雅婷,采访组组长为中评社采访主任林艳,组员为中评社国际部主任郭至君,中评社编译主任黄蔚。此外,中评社中国部主任廖梓达、中评社新媒体主任孙仪威作为第二梯队接力采访。共同参与此次采访活动的成员还有台湾艺术公司人员包括董事兼执行总监柯芷吟、艺术总监谢佳伶、内稽内控主任丁肇茨、采访编辑洪威喆、美编设计陈奕帆、艺术企划谢宜洁、特约记者崔家齐、林千畬。中评社副总编辑罗祥喜也将参加部分采访活动。 

  “南台湾文化艺术采访团”是根据中评社与台湾艺术研究院双方的长期约定,持续不断推广南台湾艺术之美,以美的力量增进两岸人民感情。此行将全面介绍高雄以及屏东垦丁的人文自然之美,将向两岸读者介绍南台湾从事美的工作的艺术家。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