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奥运金主点评:邹市明“中国式打法”独辟蹊径
http://www.CRNTT.com   2008-08-24 15:21:52


邹市明为中国夺得首枚奥运会拳击金牌
  中评社北京8月24日电/邹市明今天在拳击48公斤级决赛中获胜,为中国夺得本届奥运会的第50面金牌。这是中国人获得的第一枚奥运拳击金牌,他赛后说,他的这枚金牌是中国人的金牌,他用拳头在奥运会上展示了中国人的力量。

  这枚“中国人的拳击金牌”,某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中国武术加西洋拳击的金牌”。因为从邹市明的经历看,他先是练习武术,后来又练习散打,最后转为拳击。外国拳手将他游走避重、遇隙即进、步法灵活、后发制人的打法称之为“海盗打法”,感觉上与邹市明对阵有一种“有力使不上”的感觉。

  其实如果对照中国武术中太极拳的技击理念,强调的就是后发制人、借力打力、以静制动、避实就虚,简单而言,就是在多数时间“防守反击”。一般来说,进攻方出手的时候,就容易露出空档。如果能够抓住空档,就由后发占据了主动。邹市明的打法,显然非常贴合中国武术的一些精华理念。

  当然,将这种武术理念幻化到拳击之中并非易事,首先要有武术功底,中国武术门类多种多样,其中可以为拳击借鉴的也不少,比如强调游走的八卦掌。其次还要真正理解中国武术可借鉴部分的精粹,并转化到拳击步法之中。

  或许,邹市明这种“中国式打法”的成功,与中国恢复拳击、散打运动二十年以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关联。1987年中国刚刚恢复拳击运动时,不少中国拳手的身上就有武术的影子。而其后不久在武当山举行的全国散打比赛,由于规则的限制,来自西方的拳击与产生于中国的武术散打就有一定程度的合流。出于安全考虑,散打选手被要求带拳套,比赛中计点。这样传统武术中的掌、指用不上,反关节也不准用,结果传统武术派的选手尽管训练多年,但是在当时的规则下,往往负于“学院派”;因为学院派选手在训练上更注重拳击技术的训练,在当时的规则之下进攻更加有效。当时“传统派”和“学院派”曾为此产生激烈的争论,“传统派”甚至认为那种比赛规则根本不能体现中国武术的特点。但是当时的规则就是那么定的,也正因为如此,当时有不少具有武术功底的散打选手都不得不学习拳击。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在技击方面自然有独到之处。从邹市明在拳台上的步法看,的确是异常快速,发现空隙迅急进攻的意识和能力都非常强,讲求的是灵活性、有效性而不是仅仅好看。这当然与邹市明本人的特质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中国式打法”对于力量上不占优的中国拳击选手来说,应该是一种独辟蹊径的打法,值得未来年轻拳击选手总结仿效。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