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4月16日电/马英九对博鳌胡萧会的评语是:“这是一次成功的会议。”但是,他又说:“冰山只融一小块。”萧万长则称:“冰山很大,一下子融化了会变成洪水。”台湾联合报今日刊登的社论说,马萧的共同见解是:“两岸关系走得稳比走得快好。”
这样的评语,显示马萧对胡萧会的成就未过度“膨风”,且对后续发展亦有“临深渊,履薄冰”的戒慎恐惧之心;这样的心情与态度,不高估成就(只融一小块),不忘记风险(一下子融化了会变成洪水),且以不退缩、不冒进的步伐前进(走得稳比走得快好),应是台人所愿见的稳健务实形象。
社论指出,马英九宣布由江丙坤出任海基会董事长,亦显示“后博鳌”的两岸关系重点,将由政治符号的争议转向经贸交流的开展。江丙坤原被认为是列在“阁揆”候选名单中的角色,以江丙坤掌海基会,不啻是“阁揆级”的董事长。江丙坤不像辜振甫,辜从高处来,往高处去;江则出身基层,一步一脚印地升至主持中枢政务,是一位从政策至实务皆相当老练的“工作型”人物。江丙坤也不像张俊雄,张俊雄虽曾以卸任“阁揆”出掌海基会,但张是政客出身,空心萝卜;江丙坤则是亲身参与经贸“国政”多年的个中老手,在近年更累积了与台商现场亲身第一手密切互动的珍贵经验。今后,海基会将少了一些辜振甫时代的身段,也不再有张俊雄时代的尸位素餐,可望出现一位“从校长到敲钟全能型的董事长”。
社论表示,值此两岸开始融冰,及海基会人事定案之际,我们愿再提醒:两岸融冰,不是只为了解决“台商”的问题,更是为了解决“台湾”的问题。台湾对大陆开放,是为了台湾要对世界开放;台湾对大陆开放,主要目的是为了增益台湾对世界接轨的条件。当台湾因透过对大陆开放,而提升了台湾对世界开放的条件,其最后综效亦必可回过头来增进两岸双赢。台湾的经济即可不再只是“出血”,而能“循环”,滋养台湾的母体。
社论指出,经贸问题只是两岸关系的冰山一角,两岸关系又只是台湾政经架构的冰山一角。如今的情势是:台湾若不打通两岸经贸障碍,就不能解决台湾政经难题;但若只是打通两岸经贸障碍而已,亦不能解决台湾经贸难题。例如,几乎每年的美国商会或欧洲商会皆力主三通直航,可见松绑两岸经贸障碍,不只是着眼于台商与陆商,亦存有改善台湾世界经贸角色的契机;台湾若能藉助于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新生条件,将台湾转型为“亚太平台”之类的区域枢纽角色,则台湾的政经难题才有得以化解的可能性。亦即:必须“穿过两岸关系”,藉以“超越两岸关系”,台湾才能得救,才有出路。
博鳌会后,社会上似乎出现了过度乐观的气氛,非但工商界表达一展身手的意愿,连陈菊、苏治芬等绿营地方首长也食指大动,急着想分一杯羹;因而,马萧及时提醒“一下子融了会变成洪水”,与“走得稳比走得快好”,且由“工作型 /实力型”的江丙坤出掌海基会,这皆应是可以审慎寄望的发展。在冰山初融之际,主政者当然应当比民间更冷静与稳健,不能热晕头,更不可一头热。
社论认为,海基会原被视为“白手套”,江丙坤恐怕亦仍须扮演此一角色;但是,以江丙坤的经贸才具,与“现场/亲身”的大陆经验,他也不会“只是白手套而已”的角色。辜振甫没有的“田野经验”与“第一手的手感”,江丙坤都有;且看,辜振甫一直到一九九八年始能登陆访问,而江丙坤在五二○前就要以“国民党副主席”的身分赴大陆向台商“谢票”,时代真的变了,我们庆幸海基会主持者的典型也同步改变!
江丙坤是“阁揆级的海基会董事长”,台人希望他能促进两岸和平交流,也更寄望他能善用两岸关系来改善增强台湾的世界经贸角色,以有利于解决台湾的政经综合难题。海基会不只是“台商”权益促进会,也是我们综合“国力”的建构者;对于“阁揆级的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台人有理由寄以如此期望!
江丙坤若亦能以此自期,其对台湾的贡献,可能更胜“阁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