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华盛顿邮报:四川大地震与中国人的吃苦传统
http://www.CRNTT.com   2008-06-26 14:14:50


  中评社香港6月26日电/美国《华盛顿邮报》25日发表题为“在中国地震灾区,情绪遭遇余震”的特稿文章,探讨四川大地震与中国人的吃苦传统。全文如下:

  在孟富庭(音)居住的帐篷里,空气有些燥热。帐篷外,雨水已将窄窄的土路变成了泥浆。帐篷间的路太泥泞了,每走一步,都能听到他的吸气声。

  孟以前居住的村子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即使现在,通往村子的路仍被崩塌的泥石阻挡着。但孟在讲述他的遭遇时一直保持微笑。他即将搬进离帐篷200码(约合183米)远的活动房了。他的镇定出乎人的意料,他说:“我们必须面对困难。我们只能学会应对。”

  在中国各地,学会吃苦被人们代代相传,这与克服困难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四川地区的农民一直都比其他地区的人能吃苦。45岁的江米萧(音)来自都江堰,她说:“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我们都知道如何吃苦。”

  中国共产党也有吃苦的传统。长征时,毛泽东带领部队跨过高山,坚持斗争。文革时,数百万年轻人到乡村体验艰苦生活。地震开启了吃苦的新时代。而人们也再一次以能吃苦为荣。一名工人说:“我可以哭,但那有什么用?”

  江的工厂在地震中遭到破坏。但她在同来串门的邻居们聊天时,仍能轻松地笑出来。她的丈夫外出找临时工作,儿子已在市中心找到了工作。她的女儿在活动房里看电视,声音大得大家都能听得见。屋外晾着衣服,对门的邻居正在用小煤气炉炒菜,另一名邻居在熬汤。江说,他们会一起吃饭。

  这里比他们两周前住过的帐篷好多了。新家的屋顶上有防水油毡,不远处就是澡堂和厕所。活动房之间有水泥铺成的小路,两边还有排水道。

  上周,中国民政部表示已向灾区运送了150万顶帐篷和25万间活动房,还有更多的活动房正在运输途中,民政部计划让所有住在帐篷内的居民都搬到活动房中居住。

  灾区的绝大部分群众都接受了政府对地震的科学解释。同时,他们对政府的快速救援反应以及持续提供紧急住房的努力表示赞赏。许多人在同外国记者交谈时都对政府表示满意。

  退休会计何畲贵(音)为四川人能吃苦的名声感到自豪。他说,即使是在国内战争时期,四川兵也比其他地区的兵能吃苦。在活动房之间的水泥路上,他用幽默的话语向记者讲述他和妻子在地震后是如何在公交车上连睡三个晚上。但谈到那些遇难的人,他的声音突然哽咽起来,眼中涌出了热泪。他说:“我失去了周围所有的人。”

  76岁的单忠彬(音)也拿中国历史来解释为什么四川人乐于吃苦。他骄傲地说:“我们周围都是山区,不太容易生活,每个人都知道怎么吃苦。”他说,现在的领导人在地震期间也表现出了勇气,温家宝总理对人们的福利很关心。


    相关专题: 四川汶川县8级地震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