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家泉:马英九执政后,在两岸事务、经贸关系、直航、三通、交流交往上,都可能松绑;但是很难指望在他执政期间,两岸关系的政治方面会有重大突破。这一点不可过于乐观。 |
中评社香港6月2日电/6月号《中国评论》刊登该刊学术顾问、资深台湾问题专家李家泉文章,分析马英九主政台湾后两岸关系新态势。
文章认为,马英九上台,陈水扁下台,两岸和平发展共创双赢的可能性已大大增加了。
马英九上台后有“四大变化”:
——岛内政治板块的变化。现在的国民党,已处于“一党独大”状态。
——岛内民众心态的变化。民心思安,民心思和、民心思变、民心思治,这是岛内民众心态的主流和最大变化。
——两岸对垒形势的变化。海峡两岸有可能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和平合作与和平发展前景。四川大地震,深深牵动着海峡两岸的“同胞情”和“同胞爱”,这对两岸和平合作与和平发展或许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政党三角关系的变化。国民党已在台湾成为执政党,国共关系有可能成为两岸政党三角关系的主导力量。
关于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文章指出,马英九执政后,在两岸事务、经贸关系、直航、三通、交流交往上,都可能松绑;但是很难指望在他执政期间,两岸关系的政治方面会有重大突破。这一点不可过于乐观。
对他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
——两岸对立太久,积怨很深,积累的问题也太多了。
——民进党还会卷土重来;少数“急独”分子更有可能利用各种机会,对新政权进行干扰和破坏。
——美国乐见民进党下台,但也不会放松对台湾新政权的控制,日本也会积极给予配合。
——马英九本人,是在长期的国共对立、两岸对立、美中对立中成长起来的,其“反共”心结有历史渊源;对新中国缺乏瞭解,兼之有“外省人”身份,顾虑较多,不想也不敢在两岸政策上迈大步。
文章还提出对于几个具体问题的看法 :
——关于“九二共识”。各方有不同的解读,不一定再争论了,求同存异就好。
——关于“中华民国”。既不能承认也不要反对,承认了就是“两个中国”,容易滑向“法理独台”;不要反对是因为它毕竟是以“一中宪法”为基础的,对未来的两岸谈判有好处。
——关于“国际空间”。这些问题都必须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才能讨论解决。
——什么是“主体性”。“一个中国”原则下的“高度自治”才是最好的“主体性”。海峡两岸,可以是“一个主权、两个治权”。
——什么是“和平统一”。如果我们能把“客观存在”,通过谈判协商,转化为一种“共识”,一种“主观认同”,即进而把两岸现状共识化、法律化、合理化和正常化,那就算是完成“和平统一”了!至于两岸更高层级的整合,那是后人的事。
——“反华”与“反共”。民进党是“反华不反共”,国民党是“反共不反华”。我们不怕 “反共”,但不能允许 “反华”,那是牵涉到主权,一个中国原则问题。
文章最后指出,萧万长先生提出“十六字”方针“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胡锦涛主席也提出“十六字”方针“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两者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主张搁置争议,共创双赢。但愿这是两岸关系一个新的转折点,一个新时代的真正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