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孝月 重庆北碚 大学生
黑龙江双城火了,原因跟此前重庆北碚的火有些类似,都是因为一个官员。女主播举报人大代表性侵,事件一经报道便成为各大网站、报纸的头版头条。当大多数人都在为这个女主播感到惋惜,痛骂此人大代表的时候,仔细想想,我们是否真正站在了一个公正的立场上说话,而不是被同情弱者、仇视官员的情绪先入为主了呢?
先说说这篇名为《女主播举报人大代表性侵:雷政富事件给我勇气》的报道吧!笔者读完这篇报道不禁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题目、开头,作者的笔尖都有意或者无意的偏向了女主播一边,字里行间渲染出女主播的可怜和无奈。但是当我们读完这篇报道,立马就能感觉到其中蹊跷,不过是15万金钱的纠葛。我们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假设,如果该人大代表不要求女主播还15万,那么还会有举报事件的发生吗?也就是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责任肯定不全在人大代表一方,而应该受到指责和批评也肯定不只是人大代表。不知道是记者也存在仇官心理,还是为了博取受众、迎合受众的不得已而为之。
仔细想想,在我们生活中还真不乏“仇官现象”。记得前不久有一事件是说卫生局干部打54岁环卫工人。毫无疑问的,许多人(包括众多的新闻工作者)都抓着主人公的官员身份不放,甚至还以此上升到我们整个官员素质低下的判断。这样的以偏概全真的合理吗?
新闻学上有一个理论叫作议程设置理论(也叫环境设置理论),其意思简明扼要地讲,就是说:公众生活在新闻工作者所营造出来的环境中。我们都知道新闻具有舆论价值导向的作用,新闻工作者对一个事件选择报与不报,或者怎么报,都会对整个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从这一个方面来说,中国民众现在严重的“仇官心理”也是来自新闻工作者对官员不正当作风的大肆报道宣扬。
正是由于受众对于官员有一定的仇视心理,为了迎合受众,新闻工作者也会不自然地偏向于报道这方面的新闻,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受众的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