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台北12月21日电/联合报今天发表社论说,中国大陆居“世界工厂”的地位,在全球贸易链属于下端,遂在面对衰退时出现时间差的延迟效应。第三季结束,中国大陆仍有百分之九的成长率,虽较去年同期已下跌了二点九个百分点,但仍算表现不恶,因而一度曾有“靠中国救世界”之论。
但此种时间差的延迟效应,终于从十月起消失;衰退的压力已经显现,消费及税收甚至出现零点六和零点三的负成长。十一月,下滑更形加速,进出口较去年同期下降九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即衰退百分之二点二,较上年同期减缓百分之廿四,税收则剧减九个百分点。连带所及,十一月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也大幅衰退百分之卅八点五。
社论说,对二○○九年大陆经济成长的预测,世银已由九点二下修到七点五,各公私评估机构里最悲观的估计则到二。这也是北京官方推出二年四兆人民币扩大经建方案,以及利率汇率“双率双降”的原因;北京最高阶层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是针对急冻而开,也以“扩大内需,保持成长”为最高原则,而“保八”则无疑是最低目标。
然而,大陆的拚经济,基本形势仍属乐观。大陆金融体系正常,坏帐率百分之六,家庭债务仅占GDP的百分之十三;由于高储蓄,有相当的内需消费空间,只要增加平价住宅的供应和降低自备款,房市成交量自可预期。目前大陆劳力密集产业大幅萎缩,但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如机具设备出口仍增加二十个百分点;显示出这波动荡对大陆产业升级已成了重要的契机。如何掌握“创造性的破坏”,加速自我调整,正考验着大陆领导阶层的能力。这次危机快而猛,已使北京当局警惕到,由于过去高档投资过多,低档投资不足,加上贫富差距扩大,使得中间层缺乏消费机会,才造成大陆消费只占GDP的百分之卅八,无法藉消费来缓冲衰退;因此,缩短所得差距,平衡城乡不均,增加中间层耐久财的消费,都已被列为重点。拚经济的同时也致力于社会重建,已成了大陆未来工作的方针。
目前中国大陆的经济策略已定,为了剑及屦及,中央最高层已开始建立经济数据及市场情况的每日汇报,俾强化调控的时间性和机动性。面对大陆的经济策略全面展开,伴随着两岸贸易大幅衰退,其实台湾也到了必须以更全面也更积极的态度,来重新规划未来两岸经贸合作互动的时候了。
长期以来,台湾对大陆的经贸政策,始终缺乏一整套的完整策略思维,因此一种无序的、民间先行的、隐含着分工观念的产业输出即告形成;到了今天,随着大陆的成长,台湾官方的两岸经济策略则是“分一杯羹主义”。陆客观光,是要分大陆出国观光“一杯羹”;期望陆资进入房市股市及教育市场,同样也是分“一杯羹”。这种无序的经贸模式,至少已显露出来的后遗症是:
一、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成长及渐进的产业升级,许多劳力密集的台商企业已空间日窄。台湾官方最近所谓的鼓励台商回流,其实也只是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将来随着两岸分工差距的快速缩短,过去那种互动模式的利基将更趋狭窄,这对台湾的机会空间必将大为压缩。二、只是企图分一杯羹的经济思维,随着大陆的紧缩,以及资金往内需方向调动,其效果皆将不如预期。陆客来台观光即是例证。
社论说,也正因此,在这个全球及中国大陆已因经济衰退而展开重整的时刻,其实也到了台湾应对两岸经贸做出更大策略调整的时候了。
其一,台湾必须更加积极而全方位的参与到大陆的经济重整过程中,特别是对新数位产业的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建立、生技产业的推展等具有未来性的产业,两岸更需强化合作,创造双赢局面。
其二,中国大陆经由内需市场的扩大,其实已对台湾目前过于拥挤的各种内需服务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加以两岸直航实施,两岸一日生活圈形成,已意味着这部分的互动已有了重大利基。
其三,两岸经贸,现阶段其实早已应由“开放”而进入“统整”的阶段,势已臻此,必须更有前瞻性的规划,如“亚太平台”。或许正在举行的两岸“国共经济文化论坛”对此应展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