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IMF增资内幕:或与一份关键报告有关
http://www.CRNTT.com   2009-04-06 09:27:09


中国的IMF增资金额的确定或许还和潘英丽的一份课题报告有关。
  中评社香港4月6日电/中国将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资400亿美元,“这基本和我国的国力相当,这表明中国在其中的话语权有所加大。”4月3日,中欧陆家嘴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春教授说。

  经济观察报报道,这个增资金额的确定或许还和潘英丽的一份课题报告有关,潘英丽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欧陆家嘴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十天前,潘英丽教授前往北京,向中国人民银行相关部门汇报她刚完成的课题——《国际货币体系变革》。

  “这份课题被要求一定要在4月2日之前完成,为中国在要求增加IMF份额的谈判中增加理论依据和底牌。”她说。

  据悉,潘英丽教授在课题中提出的“过剩货币”概念,也已经成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方案之一由央行备案研究,同时也通过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带到了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委员会议上,成为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增加话语权

  张春认为:此次G20将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提供1万亿美元的资金,其中中国将为IMF的增资贡献400亿美元,“4%的占比和我们国力基本相当,人口占比我国超过4%,但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是相对贫穷的国家,从我国 GDP在世界上占比看是差不多的”。

  其次,中国也是在IMF中拿到更多的话语权。“今后一两年会有很多小国产生国家性经济危机,而哪些国家可以拿钱,拿多少,怎么用,这些日后中国都可以说话了,”而以前是美国一方面要求接受救助的国家资本开放,结果借此给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打开门户。“当然以后中国也会考虑外交、政治上等因素,提出对中国有利的救助条件,但美国一股独大的局面不存在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增加在IMF的话语权,也是中国在此次G20峰会上的一个目标。

  在会议召开之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和财政部长谢旭人,都通过各种渠道先后表达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议。

  联合国“改革国际金融和经济结构委员会”主席的斯蒂格利茨也认为,长久以来,中国一直游离于国际经济秩序的制定之外。根据IMF规则,由于重要提案需要获得85%的投票权通过,这让拥有约17%投票权的美国在IMF重大议题决策上具有“一票否决权”。而中国仅为3.66%,这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极不对称。

  所谓的IMF投票权增加带来的最直接的意义在于:IMF规定,每个成员根据备用信贷和中期贷款安排向IMF的借款累计不得超过其份额的300%。这就意味着中国可以提高从IMF贷款的额度,也提高了我国可获得特别提款权(SDR)分配的数量。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专题: 胡锦涛出席G20、中美峰会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