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联合报:两岸“互不承认,但亦互不否认”
http://www.CRNTT.com   2009-04-27 09:32:13


  中评社台北4月27日电/联合报今天社论说,三次江陈会选在南京举行,据说是台湾方面的提议;因为南京曾是“中华民国”的“首都”,而欲藉此显示江丙坤代表团的体制渊源。大陆方面对此提议的寓意,当然是心知肚明,却也无所避忌,主随客意。

  南京的“中华民国总统府”已成历史遗迹,无可否认;但江丙坤代表团却是出自台北的“中华民国总统府”之授权,同样也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社论说,互不承认,但也互不否认;这是两岸关系能够发展至今日境界的主要原因。倘若“相互承认”,就不必海基、海协当“白手套”了;但主要则是因“互不否认”,亦即双方皆不否认对方有一只真正的“手”存在,始会有海基、海协的“白手套”。否则,没有手,空有白手套何用?

  就台湾方面言,蒋经国解严,废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这些都是预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动作;但北京方面则顾虑可能形成任何背离“一个中国原则”的情势,而拒绝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正因“中华民国”政府不能得到北京政府的相对承认,也就必须“在法理上不承认”对方,以维持一个向内外交代的“对等关系”。

  然而,两岸的“对等关系”,也并非只是“互不承认”;因为,虽然双方在法理上互不承认,却也不能否认双方在法理上的实际存在。所以,较准确地说,两岸此时所谓的“对等关系”,其实是“互不承认,但亦互不否认”。否则,谈什么市场准入及司法互助?

  社论说,台湾第二次政党轮替后,迄今不到一年的光阴,从去年的六项协议到今次的三大议题,且在下半年可能处理ECFA,两岸互动的进度可谓是飞速跃进;在这一段进程中,可以明确地感知到,两岸关系越往高处、深处及大处发展,两岸政府的角色即越形凸显,两岸“互不否认”的程度也必然伴随升高。以此次南京江陈会为例,空运、金融、司法三个项目,皆是以“框架”的形式呈现,未来实际运作的“窗口”,将皆是不再戴“白手套”的政府机构,这毋宁是两岸交流往高处化、深处化及大处化后的必然发展。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