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5月18日电/澳门新华澳报近日发表富权的文章说,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别苗头”,这两天海峡两岸都举行热闹非凡的“大拜拜”。其中,海峡西岸的福建厦门、福州、泉州、晋江举行的是为期八天的“海峡论坛”,与会者除了是来自大陆方面的嘉宾外,还有来自台湾各界别和各县市,尤其是中南部地区的八千多人。这届“海峡论坛”的主题是“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民间性、广泛性、社会性,性质是两岸民间交流的大平台,突出强调交流互动,平等参与,亲和热烈。而在海峡东岸举行的,则是由民进党主办的“五‧一七呛马保台大游行”,据民进党自夸,将会约有四十六万人参加。但却被媒体揭穿是“灌水民调”,且“独派”社团可能会在高雄另搞“山寨版”的“五‧一七游行”,将会扯薄台北的“气势”。这次活动的主题,据说是“顾主权、救失业、保台湾、护弱势”。据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声称,他们将会静坐跨夜二十四小时,但又不打算申请五月十八日的路权,大有要在与警察冲撞后,“被抓坐牢”的心理准备。
文章说,由此,两个“大拜拜”的动机、性质,一目了然,也呈现鲜明对比。民进党是不满当今两岸关系发展进度大为快于其执政时,于是就要以“民意压力”与暴力来进行阻拦。为此,动员了中南部的草根人士北上,进行抗争,意图以他们的鲜血,来换取自己的“成功”。这是一个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活动,完全违背民进党所标榜的“民主、进步”。但相信,经过“围城”教训的台北市警察当局,不会上民进党的当,轻易出手抓人。相反,因为五月十八日是周一上班日,如果民进党当日仍霸占着凯达格兰大道不走,堵塞交通,将会影响大批上班一族通勤,引发民怨。
“海峡论坛”是一个由两岸民间交流、经贸合作、合作交流研讨、合作交流枢纽构成的综合性平台,也是一个继国共对话交流、海峡两会谈判后,又一个两岸交流的平台。其参与者,除了是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朱立伦及台湾科技、航运、旅游、教育、农业、影视、出版、医药、体育、妇女、工会、青年和少数民族、宗亲、妈祖信众等二十多个界别与行业代表性人物外,还有包括民进党执政县市在内的全岛二十五个县市的县市长、议长或议员,乡里长等,十分广泛。而唱主角的,则是两岸的“草根”阶层。论坛的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式和论坛大会、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海峡文化艺术周、两岸民间交流嘉年华等四大板块共十八场活动。可谓多姿多彩、祥和热闹。这么一比,谁在维持台海和平,关心民众福祉,当即立断。
实际上,透过“海峡论坛”的举办 ,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大陆方面对贯彻执行“胡连会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充满诚意。而且,不断扩大层面,已从国共两党之间的党际交流,扩向全面交流。这次“海峡论坛”,就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而且,“草根性”特强。论坛的许多活动相当务实,涉及两岸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两岸参与者可以率直表达,畅所欲言“搏感情”,激荡出思想火花。
文章说,北京选择福建举办“海峡论坛”,当然是看中了福建与台湾具有一水之隔的地理优势,及与台湾具有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化相连、商缘相通、法源相系的特点。基于“五源”优势,闽台之间产业对接不断深化,形成了一批台商投资的产业聚集基地,闽台农业合作也持续升温。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海峡论坛”开幕前夕,国务院于五月十四日全文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意见”将海峡两岸经济区定位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关系先试区域,并提出了到二零一二年其服务两岸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显。到二零二零年,海峡西岸经济区要率先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科学发展达到新的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闽台经济融合不断加强,促进形成两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意见”在此时发表,有为“海峡论坛”“造势”之效。
当然,“意见”是一个时效较长、范围全面的政策性文件,并非是专为“海峡论坛”而制订。实际上,“意见”全面规划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展现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但其对“海峡论坛”的“造势”功效,却又是非常明显的。
文章指出,大陆地区的经济发展越快、越好,对台湾民众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因此又对民进党县市长形成了压力:继续坚持“有效管理”的心态,就将永远落后。君不见,继云林县长苏治芬等人“登陆”推销水果之后,属于民进党“新潮流系”并是党内公职最高的高雄市长陈菊,也都将登上大陆。陈菊此举,与民进党举办“五‧一七游行”的主旨,形成强烈对比,也是对“五‧一七游行”的无情嘲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