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5月29日电/二零零五年三月二十六日,民进党针对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而举行号称有超过百万人参加的大游行。斯时也,可说是岛内街头弥漫着一股浓烈的“仇陆”气氛。而就正在此时,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率领“国民党大陆参访团”到大陆访问,促成了一个月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和平之旅”,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与连战会谈后达成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该文献构筑了“国共平台”,并成为三年后国民党重新执政后,指导新政府大陆政策的最高方针,使台海得以消除紧张气氛,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的新阶段。由此可说,江丙坤的“破冰之旅”,对国共两党的党际交流及两岸关系发展,是起到了融破坚冰的作用。
澳门新华澳报28日发表富权的文章说,二零零九年五月十七日,已沦为在野党的民进党,为“呛马反倾中”举办据说有四十万人参加的大游行活动,泛绿阵营内的“仇陆”情绪也被推到高点。但也正在此时,刚参加过游行的民进党中常委及高雄市长陈菊,也是冒着独派猛扣帽子的政治风险,以“行销高雄世运”为由突然跑到了北京、上海。这也不啻是民进党政治人物的“破冰之旅”,并让人产生了希望能促成“民共平台”的憧憬。
当然,由于民进党的政治立场使然,在目前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要促进“民共平台”及党际交流,并不切合实际。但是,要冲破民进党禁止党公职参访大陆的“禁令”,打开民进党党公职人员以个人身份络绎不断地参访大陆的大门,却是有可能的。既然,作为党内地位仅次于主席的中常委,及作为民进党最高公职的直辖市长,陈菊都可以参访大陆,并得到蔡英文的尊重和祝福了,其他地位低于陈菊的党公职,又什么不可以到大陆参访?
果然,在昨日的民进党中常委上,曾多次提议开放党公职到大陆参访的陈明文,再次提议:民进党应重新定位与论述中国路线。他并指出,只要能捍卫台湾的“主权”,坚持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就应开放党公职到中国大陆访问。而与会的过去曾不同程度反对开放党公职访问大陆,而且参加了“呛马反倾中大游行”活动的中常委们,也纷纷表示赞同这一提议。
为此,蔡英文“顺水推舟”,宣布开放党公职赴大陆参访,但又表示同时须做好风险管理。她指示中国事务小组尽速提出《党公职到中国大陆交流注意要点》,并根据几位党籍县市长访问大陆的经验,做调整修改,使党公职有标准和原则可遵循。由此可见,陈菊的访问大陆,确实也起到了融冰作用,陈菊也不啻是推动民进党的党公职人员访问大陆的报春鸟。
文章说,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几天,北京正在高调地鼓励民进党人前往大陆访问。从胡锦涛前日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到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日前在高层“海峡论坛”开幕式致词,再到国台办发言人杨毅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重申,都是欢迎民进党人访问大陆。而蔡英文就在此刻宣布开放党公职访问大陆,不惧所谓“呼应北京”的漫骂攻击,而且她也早已指示中国事务小组草拟完成了《民进党公职赴中国交流注意要点》,可见她开放党公职访问大陆的决心颇为坚定。
然而,就是在这几天间,蔡英文却发表了不少反对马英九政府的两岸关系政策,声称其是“倾中”、“卖台”,并发动和组织了“五‧一七大游行”。这与她其实早已暗中部署开放党公职访问大陆,是否存在着矛盾?
从种种迹象看,蔡英文近来的一系列“反倾中”言行,主要是为了应对党内,是要与陈水扁和独派争夺对民进党的控制权和影响力。实际上,“五‧一七游行”能否成功举行,关乎到蔡英文的民进党主席地位是否稳固。而在游行举办之前,蔡英文面临陈水扁指挥党内“扁系”夺权,及独派团队要在高雄市另搞一套的压力。为了安抚“扁系”,缓解独派,蔡英文只得背弃自己拒绝探扁的初衷,到台北看守所探视了陈水扁。而且,她也在发出了党公职不得缺席“五‧一七游行”指令的同时,也下达了党公职不得参加“海峡论坛”的“禁令”,以防冲击主要诉求之一是“反倾中”的“五‧一七游行”的正当性。
其实,就是在“五‧一七游行”的过程中,蔡英文还是刻意地与陈水扁及独派保持距离。比如,她拒绝了“扁系”和独派将游行活动延续到“五‧二零”的要求,到十八日晚上十时的活动结束时间一到,即刻宣布收兵,而不管警察用强硬手段驱散仍在现场继续逗留的若干独派群众。就此,蔡英文在已稳住了“扁系”和独派的前提下,又巧妙地与“扁系”和独派作出了切割。
而且,蔡英文虽在“五一七游行”中表现决断,却也毫不含糊地表示了“尊重”陈菊大陆行,并指出“民进党的支持者必须成长”这也为民进党开放党公职到大陆参访,留下了伏笔。
当然,民进党开放党公职到大陆参访,是形势所迫,而不是蔡英文的“反中”立场发生了变化。实际上,是否调整党的大陆政策,已关系到民进党的生死存亡。至少在近期,面对年底的县市长选举,争取连任的参选人必须以登陆推销水果等来增加政绩。如果连现有的六席也保不住,蔡英文就只能鞠躬一下台。而在长期而言,民进党如仍继续采取闭关锁岛政策,恐怕更将会大量流失中间及浅绿选民的选票,民进党要想夺回执政权,简直是无望。而且,既然陈菊都已登陆,今后民进党再难以向国民党扣上“卖台”的帽子;那么,作为可以加分的登陆就不应再是国民党专利,民进党又何妨采“拿来主义”为自己所用?
但即使如此,要实现中共与民进党之间的党际交流,以至是搭建“民共平台”,为时尚早。不过,既然坚冰即将融化,而且随着民进党党公职络绎不断的参访大陆,尤其是北京倘能思想再解放一点,打破那些框框条条,使民进党人卸下对大陆的“心防”,在大势所趋下,说不定真的会出现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