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视地方文化保存与发展的云林县西螺镇长萧泽梧(右),向到访的中评社高层采访团介绍镇公所内的艺文走廊及书法展出作品。(中评社 赵家麟摄) |
中评社云林12月17日电(记者 邓木卿、赵家麟)中评社高层访问团“云林走亲”深度采访,访问云林县西螺镇长萧泽梧。萧泽梧表示,西螺以西螺七嵌侠义故事闻名全台,也以浓郁的酱油和豆腐乳在全台飘香,不过,可能有人不知道,七嵌的主角和酱油技术全来自福建诏安客家。
中评社高层访问团“台湾走亲”大型采访计划自2010年7月启动,已走访台南、高雄、宜兰、桃园、屏东、彰化,9日展开的“云林走亲”采访活动是第七个县市。访问团员包括中评社社长郭伟峰、中评社新闻总监兼台湾中评社社长俞雨霖、中评社执行新闻总监兼台湾中评社总编辑林淑玲、副总编辑罗祥喜、台湾中评社台南特派员赵家麟、台湾中评社台中特派员邓木卿、台湾中评社记者刘冠廷。
访问团前往西螺镇公所拜会萧泽梧(民进党籍、西螺镇调解委员会主席、2届西螺镇长),在二楼镇长室外面墙壁,挂满书法作品,对于萧泽梧推动且热爱艺文活动的作法,赞赏有加。萧说,每年会有3、4次不同展览,让员工在繁忙公务之余,藉着欣赏艺术作品,能稍微疏解紧张情绪。
萧泽梧热情接待中评社采访团,也详细诉说先人开辟西螺的由来。他说,西螺位在浊水溪旁,所以早在清朝雍正年间后期,就有大陆人渡海,并从浊水溪上岸开拓,至今已超过3百年,受到溪水冲积带来的泥沙,所以土壤非常肥沃,先人因而种植稻米,当时还没有桥梁,有时遇上大雨,溪水暴涨,要往北部的南部民众无法摆渡过溪,就在西螺打尖,久而久之,人口一多,也就造就西螺的繁荣。
他说,日据时代,日本人看中浊水溪水质和肥沃土壤,于是从日本带来稻米种子到西螺栽种,也就是现在的蓬莱米。
萧泽梧说,西螺除了稻米有名之外,西螺七嵌的故事以及拥有独特风味的酱油,也令人津津乐道。西螺开发初期,治安不良,张廖家族为了保卫家园,以村落为单位,当时有7个单位,居民勤练武术,守望相助,实施区域联防的自卫制度,称之“七嵌”,光绪21年,日人治台,七嵌居民组织义军抗日,大挫日军,如今,西螺习武之风已经式微。
除了西螺七嵌的侠义故事之外,和民生息息相关的酱油也香传全台,萧泽梧说,酿造酱油的三大条件是水质、温度和湿度,西螺得天独厚全都具备,再加上独特的酿造技术,使得西螺一度拥有酱油王国的美名,全盛时期有38家工厂,目前只剩13家,密度还是全台之冠。
他说,不论是七嵌的侠客,或是酿造酱油的食神,都是来自大陆福建诏安的客家人。
俞雨霖表示,西螺果菜市场占了全台交易量4成,试问如何做好农产品把关品质?萧泽梧说明,西螺镇位在台湾西部的中心点,于是南来北往都集中在此交易蔬果,果菜市场占地10公顷,是全台最大果菜市场,除了随时抽检以及请中盘商自行送验之外,最重要的是,应该辅导农民推动有机,建立品牌,让消费者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