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评社新闻总监兼台湾中评社社长俞雨霖(左)赠台塑关系企业总裁王文渊(右)纪念品。(中评社 王宗铭摄) |
中评社台北12月20日电(记者 王宗铭)中评社高层访问团16日前往台北市台塑总部,专访台塑关系企业总裁王文渊,王文渊分享他的经营心得,提供给两岸参考。对于企业接班的议题, 王文渊说,企业下一代面对经营时,经过公司培养的专业经理人应该与家族力量结合,由强有力的家族组织在背后鞭策专业经理人,可避免专业经理人官僚化,台塑能不能走得成还很难讲。他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指定接班,不是选举。
中评社高层访问团“云林走亲”深度采访,12日参访台塑云林麦寮六轻厂,听取六轻兴建与营运管理的简报,实地参观厂区、举行座谈会,对台塑经营理念、严格管理与高科技环保能力印象深刻。
访问团16日前往台湾总部,专访台塑关系企业总裁王文渊,并进行座谈。中评社高层访问团成员包括中评社社长兼总编辑郭伟峰、中评社新闻总监兼台湾中评社社长俞雨霖、中评社执行新闻总监兼台湾中评社总编辑林淑玲、中评社副总编辑罗祥喜、台湾中评社主任记者王宗铭。
台塑公司总经理林健男、总管理处资深副总经理傅陈卿、协理林振添、台湾综合研究院董事长黄辉珍、律师李伸一、现代财经基金会董事郑优也与会。
台塑设立于1954年,营业项目包括塑胶、石化、纤维、钢铁、 电子、能源、运输、机械和生物科技;公益事业包括医疗、教育;2012年营业额,全球781亿美元,其中台湾637亿美元,全球员工人数102,763人,其中台湾有78,076人。
台塑是由王永庆、王永在昆仲于1954年所创立,王文渊当时7岁。王文渊虽然是王永庆胞弟王永在的长子,但作为家族的大孙子,王永庆从王文渊小时候就赋予第二代接班大任,安排王文渊在英国及美国接受教育以及工作业务方面的训练,在英国6年、美国10余年,回台湾后,陆续在关系企业台丽、台化等历练过。王文渊是王永庆钦点指定的接班人,他自己曾说过,“我从小大部分都是董事长(王永庆)在管,不论学业或工作都是由董事长安排。”
此外,王文渊作风的朴实与强势,被认为传承了王永庆经营之神的精髓,他也曾对外界谈到,他自己背负王永庆传承使命,只有一路向前做好的命运。
2006年6月,王永庆决定,王文渊正式接任台塑集团总裁要职,并未如外界所传,王永庆可能先交棒给弟弟王永在,先监督第二代,再逐步在几年后顺势让第二代接班,王永庆、王永在一起退休。而台塑当时的七人小组中,第二代成员有王永在长子王文渊、王永庆女儿王瑞华,王永在次子王文潮、王永庆女儿王瑞瑜,另外3人为台塑总经理李志村、南亚塑胶总经理吴钦仁及台塑总管理处总经理杨兆麟,台塑家族成员过半,展开了台塑第二代接班计划,家族与专业经理人的比例展现王永庆、王永在苦心布局接班计划的智慧。
对于台塑接班情形,王文渊说,他是在王永庆过世前两年半就接手企业,一步一步走,企业下一代面对经营时,经过公司培养的专业经理人应该与家族力量结合,美国洛克斐勒基金会模式是可以走的一条路,由强有力的家族组织在背后鞭策专业经理人,可避免专业经理人官僚化,台塑能不能走得成还很难讲。
在王永渊的分析中,专业经理人有其好处,就在于专业,而且是透过公司所培养起来的,但最大缺点在于不认为公司事业是自己的,就会政府化、官僚化,不会积极,业绩会因人而息,公司的社长、董事长换人后,没有人会记得;但民营企业家会认为这是自己的事业,关心度会很高,但是一代一代传下去,可能就不一定了,企业的下一代如果没有超高能力,家族中可能就要有个强有力组织来控制专业经理人管理其家族产业,即使家族中已经没有人在亲自经营企业。
王文渊还说,日本丰田集团也是好例子,他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指定接班,不是选举;在台湾,到第三代时比较会出现问题,第二代因为有看到上一代的努力,而且第一代都很严格,管教非常严格,所以到第二代时都还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