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3月8日电/国有企业红利“蛋糕”怎么分?7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认为,国企可上缴15%利润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用于民生建设。
“利润基本烂在锅里”
《新京报》报道,7日上午,全国人大重庆团代表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黄奇帆在发言中将矛头指向了国企蛋糕的划分。
此前公布的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1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765.02亿元,支出769.54亿元,其中调入公众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40亿元。
相对于央企2011年9173亿元的净利润,“40亿元”这个数字被舆论评价为“太少”。
黄奇帆说,现在情况是,国有企业有利润了,“基本上烂在锅里”。他建议,“不管国有企业盈利多少,比如把它盈利的15%,无条件的上缴给财政,成为财政预算,成为国民公共服务资金来源。”
黄奇帆说,国有资产是全民的,他的利润是人人分享的,“如果它的利润成为财政的公共预算,就可以用来支持民生,支持基础设施。”
“我感觉,如果10000亿元利润,国企上缴1500亿元,这是理所当然。”作为重庆市长,黄奇帆用重庆举例,“在重庆,可能我这个市长比较狠,我要求到2015年,国有企业如果利润有500亿元,应该缴纳30%的真金白银到财政,让财政为全民服务,也就相当于实现了这个概念。”
不赞同“唱衰”国企
对于社会上“唱衰”国有企业的声音,黄奇帆表示了不赞同。
黄奇帆认为,一方面,我们需要肯定国有资产的伟大作用,另一方面,(面对社会质疑)该帮他说话时说的也不多,该给他的约束也没有到位。“他就像做地下人员,灰头土脸发财。做了很好的事情,但名声却不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