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代表:应设计让人可反对而不被知的表决器
http://www.CRNTT.com   2012-03-15 09:24:33


  中评社北京3月15日电/3月14日,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以2639票赞成、160票反对、57票弃权获得通过。在这2856位代表投票的同时,还有16位代表未按下电子表决器的按钮。

  在所有表决事项中,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投了1张反对票、两张弃权票和7张赞成票。他的反对票给了财政预算报告。他可以实时看到赞成、反对、弃权和未按表决器的人数各有多少。

  电子表决器是从20世纪80年代,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议开始进入人民大会堂的,迄今已经成为两会上司空见惯的事物。由于电子表决器的使用,如今的全国人大代表可以更加方便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与举手表决相比,电子表决器更符合民主的程序,更尊重参与者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全国人大将其作为进步的标志,坚持至今。

  这次开会,赵林中代表特地瞧了瞧表决器的模样。表决器上3个按钮的颜色是不同的:绿色表示赞成,黄色表示弃权,红色表示反对。

  当代表的近15年里,赵林中按下最多的是绿色,少数是红色。不过他还记得,第一次以代表的身份坐在人民大会堂里,按下的是黄色。

  那是人代会开幕前的预备会议,议程包括表决通过大会主席团名单。他发现名单上的姓名很多,但只需表决一次。

  “我当时想,怎么能这样安排?我可能同意其中的多数,但是有一个不同意,那我怎么投?”赵林中说。

  不再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烟台大学教授王全杰,也惦记着那3个闪烁的按钮。

  今年两会前夕,王全杰注意到,在一些地方的人代会使用电子表决器之后,也有一些地方,仍搞“人盯人”的选举和举手表决、鼓掌通过,把安好的电子表决器又拆掉了。

  他告诉记者,这是一种倒退,希望全国人大能扭转这种行为。

  从2011年开始,河南省、市、县三级人大常委会全部引入了电子表决器。主持这件事情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

  卢展工对其下属形容,使用表决器虽然是人大工作迈出的一小步,却是发扬民主迈出的一大步。

  “讲民主就要充分体现代表的意愿,票数多一点少一点没有关系,票少对大家也是一种警醒,不要因为怕丢票而不愿推行表决器的使用。”卢展工说。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政协副主席范谊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现在有些地方沿用的表决方式,“赞成的举手,不赞成的举手,弃权的举手”,这样下来,几乎“永远是全票赞成”。

  “在这么大的场合下,谁敢举起反对的手?”范谊说,众目睽睽下,反对者会被置于一种强压的气场下。

  王全杰曾是烟台市政协委员。有一次,市政协表决一个有关人事的事项,只有王全杰这个坐在第四排的“异类”,在主持人念到“反对的请举手”时,真的举起了手。那是40多年来唯一的一张反对票。

  事后,因为担心王全杰遭人报复,当地派警察保护了他们全家一段时间。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专题: 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