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钓鱼岛 |
中评社香港8月5日电(作者 郑海麟)8月1日,日本政府宣布给“确定日本领海范围基点的离岛”中的158个无名岛命名,其中5个岛涉及钓鱼岛附属岛屿:日本将南小岛周边的两岛命名为“东南小岛”和“西南小岛”,将黄尾屿(日本称久场岛)周边的3岛命名为“东小岛”、“东南小岛”和“西北西小岛”。日本舆论普遍认为,离岛命名有助于日本政府加强管理,明确日本对其的所有权。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日就日本擅自命名一事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方已全部命名。中方坚决反对日方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日方为此采取的任何单方面措施都是非法和无效的,改变不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的事实。日本政府此举,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其手法是将钓鱼岛与其他日本周边小岛混在一起,通过国内法将其划入日本版图,藉以混淆视听,蒙骗国际舆论。撇开日本周边小岛不论,事实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中国的史籍里早已有命名,且从明代起便划入中国的版图。
近日由日本政府引发的钓鱼岛命名事件,不仅引起全球华人的关注,也使中日关系再度陷入紧张,究其原因,无非有如下几点。
(一)配合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部署
众所周知,年来甚嚣尘上的美国重返亚洲战略部署,是要将目标锁定日渐崛起的中国。其经营方略:一方面巩固原有的由黄海、东海到南海,包括韩国、日本、台湾、菲律宾这条岛链;另方面又通过挑拨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矛盾和拉印(度)抗中的策略,形成一个环中国战略包围圈,目的就是要锁住中国,不使蛟龙出海、黄祸蔓延(即所谓“中国威胁论”)。这一环中国包围圈自美国从中东撤军后即开始成形,且已成环环相扣的态势。中国如欲实现蛟龙出海,最有可能是从台湾到琉球这条岛链的最薄弱环节突围。今次的钓鱼岛命名事件,实是日本为配合美国的战略部署而测试一下中国的底牌。而美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家前些时期频频在黄海、东海、南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其环中国战略包围圈。
(二)中日钓鱼岛之争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回顾长达四十年的中日钓鱼岛之争的历史,日本方面可谓得寸进尺,寸步不让。由1978年邓小平与太平正芳达成“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口头协议,到1996年日本外相池田行彦公开宣示尖阁群岛(即中方称钓鱼岛)为日本固有领土,及至近日试图将该群岛重新命名划入版图,甚至有日本媒体扬言为争钓鱼岛不惜与中国一战,等等。然而,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硬的态度和立场?除以上提到美国的战略目的支撑外,美国在法理上也为日本做了手脚,至使日本的政客底气十足地宣称:“无论从历史和国际法上,尖阁列岛都是日本的固有领土。”其持论依据即是指称尖阁列岛是在琉球的纬度内。事缘1952年2月29日,根据《三藩市和约》接管琉球之美军司令部所颁布的有关琉球领域第六十八号指令(即《琉球政府章典》第一章第一条),将琉球境界划定为:包括从北纬二十四度至二十八度,东经一百二十二度至一百三十三度之内的所有岛屿,而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及其周边五个小岛礁正好在其内。这一指令就是日本政府声称钓鱼岛为其固有领土的所谓国际法依据,同时也是中日钓鱼岛之争的症结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