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欣 |
中评社台北11月14日电(作者 纪欣)10月19日上午,《美联社》在专访马英九后,传出“马英九将在2012年连任后与对岸进行政治谈判”。消息一出,马英九立刻澄清,否认第二任期将进行政治对话,并说出“台湾最重要的策略是让北京不考虑侵台”,希望美国能够提供台湾F-16C/D战斗机。同一天,大陆国台办主任王毅在美国纽约对两岸侨胞演讲时说,两岸关系“只有行稳,才能致远”。
10月25日,马英九在纪念抗战胜利、台湾光复65周年的场合上说,“台湾已是台湾人的台湾,是中华民国的台湾”。
10月31日,马英九说,“大陆是大国、台湾是小国”,大陆须以仁道和台湾打交道,台湾要运用智慧面对大陆。
“美联社事件”再度突显,只要事关敏感的两岸问题,马英九不是含糊不清、前后不一,就是发言一旦引起争议,立即加以澄清或否认或倒打一把,情愿被人讥讽“失言”,也不敢勇于面对。依笔者之见,马英九是想掌握两岸议题的主导权,可进可退,又想一石多鸟,让美国、大陆、岛内蓝绿与统独阵营,各取所需、各自解读。可惜该手法已被人看破手脚,不仅难讨好到人,也使台湾人的中国认同更加错乱,更加无所适从。
笔者也发现,自称恪守“一中宪法”的马英九,近来已愈来愈少提“九二共识”。而他口中的中华民国不仅已“在地化”,也从“在台湾”转为“是台湾”。至于他提出的“互不承认,互不否认”,不但无助于强化“一中”,反倒成了拒绝“一中”的文字游戏。
相较于马英九经常挂在口上的“呷紧弄破碗”、“欲速则不达”,王毅所提的“只有行稳,才能致远”,其实更贴切地描述了当前两岸关系的关键问题。在ECFA效应已逐步发酵,两岸和平发展的经济基础已然奠定之际,任何台湾人都无法接受两岸合作开放的政策走回头路,这就是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内在需求和客观规律”。只是,两岸关系要“谋求和保持稳定发展”、“避免出现波折”,台湾当局必须坚定地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不断增进和深化政治互信,特别是在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问题上,形成更为清晰和明确的共识,唯有这样,才能够在搁置争议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进而聚同化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