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两岸统合学会:偏安与台独距离并不大
http://www.CRNTT.com   2010-01-22 12:03:11


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
  中评社台北1月22日电/旺报报道,2009年年终,《联合报》以“中华民国九十九年感思”为总标题,连续发表六篇社论,引起社会重视与讨论,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等3位学者经反覆思索,决以“找寻两岸和平发展的战略基石”为共同主题,发表“六问联合报”系列文章,此为系列六之四,主要内容如下: 

  《联合报》系列社论有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就是一中各表与辛亥革命的关联。《联合报》认为台湾正有一种论述的价值在上升之中,那就是由辛亥革命所赋予的“中华民国”的价值。此一价值的核心点在于如何建设新中国,这也就是说“中华民国”的命运是与新中国的建设分不开的。就这点而言,“中华民国”在台湾的民主建设,正指引出了这样的方向,特别是在大陆经济起飞,两岸的经济差别不是那么大的状况下,乃显出了此一面向的可贵。 

  国统纲领确为一中各表 

  《联合报》以上的观点,凡是走过蒋经国主政岁月的人,大概都不会陌生,但是把这样的观点和“一中各表”连结起来,却不免令人有种时空错置之感。 

  当年,在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为口号的冷战时代里,你也可以说那就是某种意义的一中各表。那时,两岸已经是冷和的局面,国际冷战格局虽不变,但和解政策已成主流,所以两岸的军事对峙已见和缓。在那个历史时空中,尽管台湾始终处于内外皆不利的态势下,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去和大陆竞争合法性与正当性。 

  当时的国民党政权,当然还谈不上是民主,可是我们总是以此为号召,而事实上由于蒋经国对权力的某种自制,乃至解严,也的确为后来的民主化铺平了道路。所以我们可以将民主化作为对大陆的政治号召,并以之建立“中华民国”在全中国发展的价值。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灯塔效应。但在那个时空中,国民党政权却绝对不会说一中各表,因为那时的“中华民国”仍认为对岸的政权为伪政权。 

  在我们看来,真正有意义的“一中各表”,其实只出现在一个很短暂的时空中,那就是《国统纲领》时期。照《国统纲领》的基本架构,它的确仍将“中华民国”的“主权”涵盖全中国作为前提,而且把“国家”恢复统一作为其最终的目标,同时也设定了一些条件做为“国家”恢复统一的先决要件。这时的状况的确是“一中各表”,以一个中国为前提,也就是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与大陆皆同属于整个中国,这和大陆的“一中新三句”是重合的。如果《联合报》所意指的一中各表与辛亥革命的联系,指的是此一意思,则没有问题,因为《国统纲领》中所设定的条件的确可以视为是建设新中国的内涵。 

  台湾民主化后限缩“主权” 

  但是现在回头来看《国统纲领》,就会发现那不过是一份历史文献而已,当时的李登辉政权从未认真看待过这份文件,这份文件只是李登辉拿来堵当时国民党内非主流派的嘴的工具而已。从此李登辉所展开的民主化工程,从来就不是要建构一个灯塔,而是和本土化挂钩,要将“中华民国”完全转化为一个和中国脱钩的政权,对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说当他在康乃尔大学说“中华民国”在台湾”时,“中华民国”已经成了“偏安”在台湾的政权了,而两国论则更进一步,从此“中华民国”已经和辛亥革命脱钩,也与建设新中国脱钩。 

  这也就是说,台湾的民主化,其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就是实质上完成了“主权”的限缩,只是“宪法”尚未改,所以法理上尚未完全和中国脱钩而已。 

  从这个角度看,这时李登辉在两岸对话中所说的“一中各表”,已经是个他掌中的玩物,其重点是在“各表”,只要“中华民国”这个名号犹在,他爱把一中各表说成方的就是方的,爱说成圆的就是圆的,反正怎么说都有他的道理,所以当年苏起在为两国论的风波辩护时,连所谓“特殊国与国”也是“一中各表”的变形。然则“一中各表”也就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被彻底“玩死”了。我相信这一过程《联合报》当会记忆深刻才是。 

  当然,人们或者会说,当马政府成立后,局势已有了本质性的改变。我们当然不否认这一年多来两岸局势的迅速和缓,可是当马政府仍然搁置《国统纲领》,仍然言必称尊重两千三百万人对台湾前途的决定时,这样说的“一中各表”其具体内涵会是什么呢?这样表述背后,被本土化了的“中华民国”内涵,和辛亥革命与建设新中国还有多少本质的关连呢?试问一个完全本土化的“中华民国”还能不能对大陆构成灯塔效应? 

  偏安与台独距离并不大 

  如果我们根本就是以“异己”的方式在思考两岸关系,是无法成为灯塔的。而且,冷战格局迫使两岸无法交往,所以不得不求之于灯塔效应,而今两岸互动已经如此频繁,难道“中华民国”还只永远想当灯塔而已吗? 

  当《联合报》在论述一中各表与辛亥革命之关联时,应该认识到目前马政府的“一中各表”论述只是个防御性的工具,而且防御的对象只是民进党,“一中各表”对国民党而言,已经不是一个两岸关系的政策论述,而只是企图以此证明国民党仍在捍卫“中华民国”的“主权”而已,至于这个“中华民国”的内涵为何,其实已经不暇深究了。换句话说,“一中各表”其实只是“一个“中华民国”各表”而已,它并没有进取性,也不代表一个战略构想。然则在这状况下来提辛亥革命,不觉得有些讽刺吗? 

  我们以为对于《联合报》的论述而言,如果它希望大陆能够依照“一中各表”来正视“中华民国”的地位,并且真的让两岸回归到辛亥革命的情境中去的话,那恐怕就不能不先要求国民党把它的“一中各表”说清楚,也得问国民党要怎么处理《国统纲领》。若不能如此的话,则这个论述本身就会只是玩假的东西而已,不是吗? 

  然则我们想试问,现在台湾还有谁想进取中原?想去经略大陆,建设新中国?还有几个人不是“偏安江左”派?现在的国民党政权是不是一个只想偏安的政权?这种偏安和台独究竟有多少距离?偏安又如何建设新中国?(作者: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3位学者--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亚中;佛光大学文学系主任谢大宁;台湾大学心理系教授黄光国)


    相关专题: 两岸新局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