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门理工学院社会经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朱显龙(中评社 林艳摄) |
中评社香港11月26日电(记者 林艳 杨天)“海峡两岸和平发展论坛”11月25日于香港召开,澳门理工学院社会经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朱显龙发表题为《推动两岸从经济合作走向政治合作》的论文表示,透过政治改革,两岸不仅可减少政治方面的分歧,缩短制度方面的差距,而且还可抵御分裂势力,更可促成国家的全面融合。
朱显龙指出,自2008年以来,以马英九为首的国民党重新执政,两岸经贸关系发生重大转变:首先,两岸实现三通,使经济活动直接往来;其次,两岸经贸往来尤其资金往来发展到双向,“陆资”、“陆生”获准入台,“陆客自由行台湾”;再者,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两岸贸易自由化、经济合作制度化、经济协商机制化。
两岸经贸关系的进步使两岸都获益。对大陆而言,大陆从台湾获得了改革开放与专心经济建设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与经验,大陆经济因此快速发展和崛起。对台湾而言,台湾从大陆获得产品市场、利润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还获得了资金、生源、客源,台湾经济走向区域化、一体化、全球化。文章认为,经济融合可加深分割地区的相互依赖、信赖,甚至造就分割地区的长时间和平。
朱显龙亦对文化融合对促进两岸统一的作用表示了肯定,认为文化融合不仅可以拉近民众与族群之间的距离,增加民众与族群之间的情感,而且培植共同的价值观、同样的归属感。
他认为,经济一体化与经济融合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文化融合则是国家统一的粘合剂。有了文化融合与经济融合,对抗国家统一的独立因素自然弱化。但是,经济融合并不必然导致分割地区统一。如美国与加拿大的经济的互赖与融合,并没有导致美、加走向统一。再如欧盟的经济一体化并没有带来众多欧洲国家的最终统一。文化融合也并不必然造就分裂地区的统一。美国与加拿大、美国与澳大利亚、新加坡与中国、南北朝鲜等,各自都有血缘、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相同的特点,但各自并没有因文化的一致性而走向统一。
他强调,要彻底融解独立因素,光靠文化与经济融合还不够,还须有政治融合配套。在这一方面,两岸存有差异,而且分歧最大,也最难解决。就当前两岸的互信、协商、谈判、协议与协定、组织框架来看,离和平机制的建立或和平制度化尚有较大距离,离两岸政治融合与国家统一则有更大的距离。因此,两岸可以展开前期的政治合作,即可先求创建协商机制,进而建构和平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