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原住民艺术家撒古流《光的记忆》新书发表
http://www.CRNTT.com   2016-08-22 14:40:56


撒古流分享部落动人故事。
  中评社高雄8月22日电(作者 崔家齐)高雄市立美术馆8月20日在高雄大远百诚品书店,办理《光的记忆—撒古流》专书发表暨签书会,一生追寻部落文化与族群记忆的排湾族艺术家撒古流.巴瓦瓦隆现身与读者分享他所经历的部落生活轨迹与记忆中的动人故事,展现他充满智慧与故事感的当代艺术家魅力。高美馆馆长李玉玲与屏东县议员车牧勒萨以拉勒格安也到场推荐这本值得珍藏的好书。

  撒古流的作品遍布全台,参加过多次海外原住民艺术巡回联展,2014年“婚庆”作品荣登华航客机机身,并随着这架“台湾部落行旅彩绘机”向世界宣传台湾。网路上疯传的屏东最新吸睛景点“山川琉璃吊桥”,也是他一手打造。

  继承排湾族“艺匠”血脉的撒古流,是台湾当代原住民艺术中居指标性地位的艺术家,出生于屏东三地门达瓦兰部落,自幼跟在爷爷身边创作,为部落服务,制作器物、雕刻及铸铁。70年代,他开始找寻自身群族的历史与记忆,长期投入原住民文化传承工作,推动“部落有教室”运动。

  排湾文化的哲学观不但是他生活及艺术上的参照,更从题材广泛的创作中发展出具主体性的原住民美学及语汇。对于自身族群的观察,撒古流面对其族群处于主流社会的边缘地位,持续接受自然滋养并与土地联结生根的期许。

  《光的记忆—撒古流》来自于撒古流在高美馆首次发表的重要展览纪录,并难得地收录了他有关“火”与“光”的精选,透过“远古的火•石板屋”、“光的记忆”与“部落外的树荫”三部曲,娓娓道出人们从“火”的光跨到“电”的光的生活轨迹与其所处之边界境况。

  撒古流18岁考上水电工执照,在家乡开始执业,也取得骑机车自由穿梭原始森林的权利,因此晚上常与穿山甲、兔子不期而遇,他也将这样的经验,首次尝试透过动画创作呈现对于土地的归属情及回归传统部落的美好信念。

  撒古流表示,自从电灯发明后,人类的夜间生活开始脱离对“火”的依赖,但直至1970年代他国中即将毕业前夕,“灯光”才进入排湾族部落,取代了“火”。不过,他对“火”的式微有点难过,因为火不仅是日常生活所需,也在原住民族中占有神圣地位,用来与精灵沟通,传统部落种种祭仪都会用到火,是与祖先之间的连结。

  身为排湾族人所尊崇的当代艺术导师,撒古流经历了家乡部落从“火”到“灯”的转变年代,也深深体会了现代化过程对部落产生的影响。他说,在过去无电的年代,“火”成为太阳的替身,延续了白天的时间,等到炊饭用的火苗逐渐熄灭,族人也差不多该上床睡觉了。

  撒古流说,电力进入部落后,家里因为开杂货店的关系,买了全部落唯一的电视机,从此族人口中“会说话的箱子”占据了夜间大家原本谈心的温暖时光,也取代“火”成为夜间的光源,不但布袋戏的外来文化开始入侵,每到星期六日本摔角节目更是人山人海,但当时要看撒古流家的电视可不是免费的,平日“入场费”是一支木材、一个地瓜,看摔角节目则要收五角钱。

  他也谈到早期因为部落没有电杆,因此电线就克难式挂在部落的大树上,并钉上红底白字的“高压危险”警示牌,接着教会也在树上贴了“天国近了”、“耶稣爱你”的传教标语,后来开放选举后,“恳请惠赐神圣一票”的竞选传单也上了树,如果把这些字一起念,就会形成一种另类幽默。

  撒古流表示,石板屋也排湾族文化的表征之一,过去族人的观念是,能亲手盖出石板屋才是一个完整的男人,因为盖屋需要人手,必须有好的人缘,这是一件凝聚人与人之间的事,不过,外来文明或科技应用的冲击逐渐也无可避免地让传统石板屋失去原有的面貌。

  撒古流・巴瓦瓦隆是古流工艺社负责人,屏东县政府艺术谘询委员,国立东华大学原住民民族学院筹备处顾问,屏东县三地门文化艺术劳动合作社理事,1978年成立古流工作室至今。曾写过《部落有教师-达瓦兰精英回流运动》等10多部著作,并办过“总统府特展”、“会说故事的手”等等20多个展览。其作品典藏于国立台湾史前博物馆,高雄国际餐旅学校,“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文化园区管理局,“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等,屏东三地门乡著名的的特色咖啡馆“风刮地-秋月的店”,即是撒古流将他的工作室扩张改建而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