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义乌市快速发展,市区街道大楼挂着发挥“义乌精神”标语。(中评社 黄文杰摄) |
中评社桃园6月22日电(记者 黄文杰)浙江省义乌市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吸引世界各地商人来此批发经商,商品销往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评社带领网友从白天到晚上,看看小小义乌市如何让人看到“钱”途。
义乌从一个浙江中部的农业穷县、人口小县,发展到今天的经济强市,只经历了短短30年时间。
这30年来,义乌本地居民的人口结构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而外来人口却呈几何级数的增长。
义乌市人口突破达200多万,有趣的是,户籍人口只有74万人。外来人口达到143.3万人,常驻外商1.3万,少数民族人口达到6万多人,在义乌这个城市里就有48个民族的人员在创业谋生,
这种外来人口是本地人口的两倍,说明一个道理,就是哪里有钱赚,就往哪里跑,可以看到,每个人都有发财致富的机会。
白天站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会看到车辆排队抢着进入商场批货,里头7万个摊位,以每个摊位由夫妻两人经营,加上小孩与外聘员工,就足够养活多少家庭,更不用说为了供应小商品的上中下游厂商,以及周边供应的吃住等民生消费。
义乌的小商品早在乾隆年间,义乌农民就开始了“鸡毛换糖”的经商活动,那时候的义乌人用红糖换来的鸡毛做鸡毛掸子,每逢过年过节,便走街串巷地去卖。这便是义乌小商品经营的开始。
站在市区,依旧可以看到,不少商家以“鸡毛换糖”当招牌,述说这座城市的历史。
入夜后,义乌市的夜生活也很精彩,商场通火通明,名贵跑轿车停满商场街道,沿途可见中东或非洲人士穿梭卖场,邻近的韩国也大举进军,三挺夜市可以看到不少卖韩国特色小吃,从早到尾,可以看到这座城市商业蓬勃发展,每个人都想办法赚钱,遇到的人可能都是老板。
中评社浙江走亲采访团团长为中评社常务副社长兼台湾中评社社长俞雨霖,顾问为中评社执行董事长兼社长郭伟峰,成员包括台湾中评社新闻总监暨台湾中评社总编辑林淑玲、台湾中评社桃园分社社长黄文杰、台湾中评社高级记者王宗铭、中评社国际部主任郭至君、中评社采访主任林艳、中评社记者杨犇尧。浙江省台办副主任陈正仁、新闻处长章柏康、副处长廖康、主任科员王健陪同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