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宜宾市江安县“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被誉为是中国戏剧的摇篮。(中评社 林谷隆摄) |
中评社乐山5月15日电(记者 林谷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办公室和四川省政府新闻办联合举办的2015海峡两岸记者“重走四川抗战大后方”联合采访13日走访宜宾市江安县“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的老校友,诉说那一段苦难岁月里,中艺文界用表演抚慰民众心理的不安,也激励了抗日军民的重要性。
国立戏剧学校第三届校友李乃忱老先生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启动侵华,开始从东北往南打,全家收了四箱行李,从定县感到天津市搭火车,却遇上日本轰炸铁路,车站全部挤成一团,最后放弃行李,父母带着他跟妹妹徒步往南逃,每日天一亮就看到很多人挤着渡河,河水都淹到他的腰部
李乃忱表示,当时他们家花了一年逃难到长沙,正巧遇上1937年戏剧学校对全国招生,开出的条件管吃管住,非常吸引人,所以他就考上导演及舞团美术专业,在学校就读四年(1937-1940),在校长余上沅的努力办学下让他们在困难得以完成学业。
李乃忱强调,包括余上沅及焦菊隐都留学欧洲,也被英国、法国等地高薪礼聘留任,这些老师都有机会在国外发展,却都放弃高薪,回到中国赶赴国难,他在戏剧学校这四年受到老师们的高风亮节的情操感受很深,“我这辈子最佩服就是余上沅这群人”。
李乃忱说,剧专师生度过了物质条件非常匮乏的年月,同时也给江安和四川其他地区的人民群众带去了文艺和娱乐生活,见证抗战中艺文界用表演抚慰民众心理的不安,也激励了抗日军民的重要性,给相对闭塞的内地带来了抗战救亡宣传的激昂情绪。
李乃忱提到,他跟台湾的渊源是在戏剧学校毕业后,在1947年曾经到台湾广播电台任职,在台北工作7个月,一开始是担任播音员,后来每个礼拜要做2则专题,2篇面对大陆介绍台湾、2篇面对台湾介绍大陆。后来上海来了一团剧团,跟台糖公司签合约在台湾巡回演出,邀请他担任编剧及舞团美术专业,后来索性辞掉电台工作,专心做舞团,在台中、高雄、屏东等地都演出过,最后跟着剧团回到上海,就一直从事文艺工作。
李乃忱的夫人李侍琴说,她就是江安人,当初国立戏剧学校来到这里,江安的女孩都兴奋的不得了,这里原本民风保守,但是看到剧校的男男女女肩并肩走在一起,边走边唱好不热闹,一下子就吸引江安人的目光,当时觉得剧校的人好新潮、好喜欢,不然也不会嫁给李乃忱。
李侍琴说,国立戏剧学校的学生感情都很好,虽然有一些当时去了台湾,但是后来回到大陆联系还是很密切,如台湾知名广播员、远东剧艺社创办人崔小萍还会要她寄一些四川菜过去尝尝。2012年她到台湾旅游时,台湾“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彭行才打电话来关心,说要来叙叙旧,但是因为路途太遥远作罢,彭还在电话中说到哭了,这代表两岸人民即使分隔很久,但是浓厚感情还是不会改变。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办公室和四川省政府新闻办联合举办的2015海峡两岸记者“重走四川抗战大后方”联合采访活动,由四川省委台办副巡视员杨志学担任活动总负责人、两岸媒体18位记者担任团员在10日起至17日,安排走访四川前往成都、雅安、乐山、宜宾、自贡等地,采访建川博物馆川军抗战馆、成都人民公园“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乐西公路、新津机场、华西坝内迁“五校”旧址、宜宾江安国立剧专及李庄古镇抗战文化、乐山战时故宫、自贡盐业博物馆等。中评社记者林谷隆全程随团采访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