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卓新平(中评社 海涵摄) |
中评社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 海涵)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卓新平10月24日在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分论坛——四海文化论坛上表示,两岸关系也有其复杂性、敏感性,要想达到理想之境仍充满困难,面临不少挑战。我们一定要在当下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护本固基,以民族自强、文化自信的意识来维护我们的民族一体。文化中国场景的形成,是我们达到政治一统之中国的基础、前提、条件和保障。
卓新平表示,当前世界发展已进入一个新时代,其民族分裂、战争频仍的严酷现状让我们陷入对人类未来命运担忧的沉思。为了避免中国出现民族灾难、防止自伤元气的兄弟相残,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弘扬我们自己悠久的传统文化来铸牢我们的民族共识,以这种民族共同体及文化共同体意识来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风云变幻中行稳致远、和平久安。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当下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护本固基,以民族自强、文化自信的意识来维护我们的民族一体,高扬我们的文化旗帜。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及发展,我们中华文化的弘扬和传承,需要我们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并应于此彰显我们的智慧才能。
卓新平指出,中华民族的健康发展,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巩固延续,其可能及持久的关键就在于对青少年的教育。青少年是我们民族的希望,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景观,是实现中国社会和谐统一的根本。因此,我们对青少年的教育就理应培养和凸显其中华民族及中华文化的自知与自觉,以及对之持守维护的责任和使命。所以,我们不仅要强调对青少年的知识教育,使其获得更好生存和顺利发展的知识资本和实践技能,还必须突出素质教育,其特点则是“学以成人”“文以化人”,让我们的青少年有“德智体美劳”的训练,有“真善美圣贤”的追求,达成其人格完美、道德完善、认知正确、诚信公义、敢于担当的素质、人品。对此,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精神资源,我们有责任积极引导青少年在这种优秀知识海洋中去遨游,在这种珍贵的文化宝库探寻中得到滋养、充实、成长。可以说,中华文化共同体意识在这种教育中的形成和巩固,有助于我们求同存异、携手并进,使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和走向辉煌充满希望。由此而论,这种对青少年的教育还是一种博雅教育、人格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教育,以及文化凝聚力教育,是其思想观念、人品气质、精神境界之质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