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旗津天后宫与高雄最早海港的渊源
http://www.CRNTT.com   2016-04-12 01:53:03


旗津天后宫(中评社 林艳摄)
  中评社高雄4月12日电(记者 林艳)对于高雄的旗津,这座高雄最早的海港。而这个小岛变成高雄最早的海港,背后却与旗津的著名天后宫、高雄市第一座妈祖庙有着很深的渊源。

  据高雄市观光导游发展协会荣誉理事长陈锡坚介绍,这个小岛起初并无人居住。直至福建的渔民捕捉乌鱼,无意间来到这里休息,发现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在这里定居,因为要出海打渔,所以就从故乡请来了妈祖。因为妈祖庙经常要办庙会,所以也就吸引了不少人到这里来,渐渐地,这座庙的周边也就多了很多的小吃摊。来这居住的人也越来越多。

  位于旗津的著名天后宫,是高雄市第一座妈祖庙,它的灵验也使得香火相当鼎盛。这座庙建于康熙12年,至今有三百年历史。因为其丰富的历史意义,也被政府定位三级古迹。

  记者沿着旗津的大街小巷走访,还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其中有不少庙宇是私人家的。比如在天后宫不远处就有一个五层楼高的私人庙宇。

  说起拜妈祖,住在沿海地方的人们一定不陌生。在华南、华东以至全中国的海岸都有拜妈祖的信仰,因为这样可以保航海顺利。台湾是除了大陆之外,目前信仰妈祖最盛的地方,天后宫就是主要奉祀海神妈祖的地方。

  关于妈祖,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妈祖于宋代建隆元年出生于福建泉州莆田县,出生时有特殊征兆,红光满面,香气四溢。因为出生至满月均没有啼哭过,因此取名叫林默。林默自童年起就有预测天气的异能,常在海难发生时前往救人。在康熙四年27岁的时候就在湄洲峰上羽化升天。其后每多显灵,于海滨救人无数,于是沿海乡民纷纷立庙祀奉,历代君主都赐以头衔,尊为天妃,康熙帝后来将天妃改为“天后”,从此天后成为中国及东南亚华人社会的渔民和所有航海者普遍的守护神。

  在台湾有3000多座妈祖庙,因地而异,名称说法不一。据说,由于妈祖伸向来自福建等不同地方,由于不同人去奉请,名称说法也不尽相同。有趣的是,有人把来自莆田的叫大妈,来自仙游的叫二妈,来自惠安的叫三妈。

  由中国评论通讯社和台湾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南台湾观光产业联盟联合组成的“南台湾联合采访团”于4月11日启动,将在高雄及屏东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题采访,展开感受善与美之旅。
 
  采访团此次行走的地方颇具特色,主要可以分为三条线:一是具有人文底蕴的路线,包括旗津天后宫、万金教堂、一贯道天台山、佛陀纪念馆、客家文化园区、蔡英文之故乡枫港等。二是具有艺术气息的路线,包括驳二艺术特区、山地门艺术村、美丽岛站、十鼓桥糖文创园区等。三是自然风光路线,包括小琉球、东海岸、鹅銮鼻公园、海生馆、白砂、满州佳乐水、四重溪等。
 
  此次采访活动的总督导为台湾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台湾观光产业联盟总召集人林富男,总调度为南台湾观光产业联盟执行长陈雅婷,高雄副指挥官陈锡坚、屏东副指挥官郭子义。采访组组长为中评社采访主任林艳,组员为中评社记者徐梦溪、张爽、金裕超。共同参与此次采访活动的成员还有高雄汉王洲际饭店董事长林昆山、台湾艺术公司人员包括副总经理柯芷吟、营运部经理谢佳伶、采访编辑主任洪威喆、王麒勋、组长陈奕帆、翁祥盛,中评社副总编辑罗祥喜也将全程参加采访活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