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分组研讨现场,与会者探讨热烈(中评社图片) |
中评社北京11月4日电(中评社报道组)11月2日至3日,由国共两党支持两岸二十家民间团体共同主办的“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200名两岸各界人士齐聚北京,分别就两岸关系中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青年领域的议题展开广泛探讨。论坛成果丰硕,各小组不仅达成多项共识,还发布了40多项2017年两岸交流信息,为处于复杂严峻环境下的两岸关系搭起了一座善意、亲情、合作与共赢之桥。
两岸和平发展论坛是在十年来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基础之上,由两岸民间团体共同发起、共同主办、探讨新形势下如何维护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全新平台。众所周知,今年520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由于民进党新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及其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意涵,致使两岸沟通联系机制停摆,“冷和平”的刺耳警报声响起。与此同时,过去八年来两岸关系的不断推进与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化,也为下一阶段的两岸关系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新形势倒逼新形式,新情况产生新问题,新格局需要新理念,新动力引领新方向。本届两岸和平发展论坛,不仅仅名称新、日程新、议题新,会风与文风新、共识与成果也新。那么,本届论坛究竟“新”在哪里?相信与会的两岸学者、青年、各界人士最有发言权。
逆势而上、顺势而为 新论坛转型升级
一方面,“台独”威胁再起,两岸沟通中断,共同政治基础不再;另一方面,陆客观光缩减,经贸合作受阻,民间疾呼两岸交流不能停。面对着错综复杂的两岸关系,如何逆势而上,顺势而为,是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的主要缘起。
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指出,本次的两岸和平论坛是对此前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继承创新、转型升级,定位是两岸民间性的,由两岸民间机构共同举办,适应了两岸关系新形势的需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唐永红表示,此次论坛名称由过去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改名为两岸和平发展论坛,是根据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形势及进程而与时俱进做出的调整。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台湾研究所所长刘相平认为,两岸和平发展论坛是根据两岸形势变化及两岸人民的期盼而举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