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十九大前体验传统文化 小小空竹故事多
http://www.CRNTT.com   2017-10-16 00:24:21


空竹博物馆大门(中评社 束沐摄)
  中评社北京10月16日电(中评社报道组)从12日开始,十九大新闻中心组织了15条线路的采访活动,让中外记者近距离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除了考察工厂企业、基层党建、城市建设、名胜古迹之外,新闻中心还安排了一些轻松欢快的活动,让远道而来且全力以赴的中外记者们,不仅能够体验到原汁原味地传统文化,也能在繁忙的采访之余获得休闲喘息的机会。

  参观北京空竹博物馆,学习体验兼具健身性与文艺性的抖空竹,便是这样的一项行程。

  空竹博物馆坐落于北京西城区广内大街的广宁公园,是配合公共便民休闲设施而新近建设的“微型社区博物馆”。博物馆规模虽不大,只有一个小小四合院的面积,但馆内所展示的资料丰富翔实,道出了空竹(在我国其他地区也称“扯铃”、“抖嗡”等)的前世今生。这似乎也与“空竹虽小、但故事很多”的寓意相一致。

  空竹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空竹最早是由汉族民间游戏用具“陀螺”演变而来。明人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春场》中,不仅记述了“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的童谣,还记述了空竹的制作方法及玩法。到了清代,参与抖空竹的人群不断扩大,从儿童扩大到了王宫贵族、商人及普通民众。因此,抖空竹至清代已广为流传,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引导记者们参观博物馆的是一位身着大红色唐装的北京大爷,中气十足,红光满面。他不仅是讲解员,也是一位空竹运动的爱好者与“行家”,他绘声绘色地向记者介绍着馆内所收藏的溥仪小时候在宫里玩儿过的空竹。简单参观过后,回到四合院中庭的记者们,发现这里已经聚集了十余位空竹“达人”,他们就是这个社区的居民,平日常常来此地切磋技艺,以“抖”会友。他们热情地迎上来教记者们如何提线、如何发力、如何让空竹转起来。

  与此同时,空竹“高手”们也表演起了丰富多彩的空竹节目,有曾经上过奥运开幕式的“巨型空竹”,有把空竹控制在一根水平细绳上旋转前进的“走钢丝”表演,也有将空竹顶在头上旋转的花式技巧。目不暇接的精彩展示,吸引中外记者频频拍照,也为这次冷雨寒风中的户外采访,增添了浓浓暖暖的人情味。

  (中评社报道组成员:束沐 林艶 郭至君 徐梦溪)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