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日报社记者提问。(中评社 兰忠伟摄) |
中评社北京3月20日电(中评社报道组)3月20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接受记者提问。李克强在回答有关“放管服”改革的问题时指出,“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推进改革、做好政府工作,就是要为公、唯实、利民,要努力去为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办事便利、敢于自我革命。
李克强谈到,上届政府伊始,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去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就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可以说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成为政府继续推进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一个利器。
“这次两会期间,我到代表团参加审议和讨论,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政府要着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办事便利。”李克强说,这可以说是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改革比较迫切的愿望,他们提的有很多看似是小问题,实际上是连着大政策。要见端知本,改革就是要把突破点逼近离市场、群众最近的地方。把民之所望,做改革所向。
李克强表示,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今年要在六个方面下硬功夫,也可以把它形象地说成是六个“一”,那就是企业开办时间再减少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掉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一律取消。现在开办企业的时间经过几年的努力,可以说已经降了不少了,但是全国平均还有22天,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只需要不到一天的时间。项目施工许可的办理时间就更长了,所以必须减繁。这六个“一”都是减,再加上减税、减费,这是动政府“奶酪”的,是伤筋动骨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