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中评社 李娜摄) |
中评社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 李娜)由北京大学主办、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合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文化部·北京大学两岸文化研究基地承办,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协办的第三届中华文化论坛于20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开幕,开幕式结束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以“中国文化中的亲情文化”为题发表大会主旨演讲。楼宇烈谈到,中国文化中的亲情文化不是人为构造,而是人与人之间自然产生,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首先要从亲情文化上产生认同。
楼宇烈教授在发言中谈到,两岸的共识就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中的亲情文化,让两岸同胞血肉相连。讲到中华文化常常要讲孝道,所谓“百行孝为先”,“孝”就是一种亲情文化,这种文化并不是人为的构造,而是顺着人与人之间一种自然关系而构建。
楼宇烈提到三国时期有位年轻的哲学家叫王弼,他诠释“孝”的一句话非常精彩——“自然亲爱为孝”。这涉及到中华文化里面对生命的根本认识,我们认为生命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包括人类的生存,都有一个自然的过程,这不是由外在的力量能构建出来的。
楼宇烈讲到,中国人的生命观与西方人的生命观有很大的差异,西方的生命观认为世界是由外物创建,包括人类在内,而中国的生命观认为这个世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所以人类的延续也是自然发生的。楼宇烈表示,这证明人类生命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群体延续中的一个环节,用中国过去的一句成语来讲,就是“薪火相传”,“薪”就是一种木材,木材总有一天会烧尽,另一个木材接着烧下去,所以生命是一代一代延续,这是一种内在的血缘联系。
楼宇烈把亲情文化拓展开来讲,就如孟子所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实万物与每个人都是一体,天地万物也是一体。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就是自己的祖先,所以生命是一个群体,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亲情是这个关系里面的核心,同时这是我们今天所推崇的共生共存的一个理念。
楼宇烈最后谈到,两岸同胞是一物所生,我们的文化认同首先要从亲情文化上产生认同,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子孙,在亲情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做到中华文化的认同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