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杨渡谈“渡海传灯人”:传承文明灯火
http://www.CRNTT.com   2018-12-13 00:19:24


中华文化总会原秘书长、台湾著名作家、诗人杨渡(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 海涵 实习记者 阎晓阳)12日,中华文化总会原秘书长、台湾著名作家、诗人杨渡出席由北京大学主办、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合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承办、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等协办的第四届中华文化论坛。在第二场大会主旨演讲中,杨渡以“1949渡海传灯人”为题做主旨发言,他表示,国有很好的教育的文化。无论时代怎样变动,战乱怎样剧烈,很多知识分子只要看到教席和孩子求知的眼睛,就会选择留下来把文化传承下去。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时代的印记,每一个家族的记忆都是大历史的一部分。没有人是孤立的个体,我们共同拥有的记忆远比分歧多。

  杨渡从其学生时代一位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师长谈起,回忆了他在学生时代所受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他高中就读台中一中,老师之中就有齐邦媛、齐治平、杨念慈(小说家)、楚卿(诗人)、蔡仁厚(新儒家)等。这些老师都是历经抗战、内战的烽火,流离半生,渡海来台,在杏坛上,觅得一方净土,就那样安静的生活下来,为台湾,为文化传下灯火。

  杨渡说,他曾写过《一九四九渡海传灯人》一文(收在《暗夜传灯人》一书中),刊登在报纸上,之后就接获了许多朋友、老师、同学的电话,“仿佛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曾出现过那样的老师,特别在中学的阶段。”那是人生中最需要指引,最需要热情,最有理想的年代,“我们何其有幸,遇见那被历史的烽火所锻炼出来的无数生命,他们历经苦难而回归平凡沈静,他们走入台湾社会的底层,寻找一方安静的教席,在艰难的岁月中,互相扶持,在民间深深播种,为台湾传承文化的血脉,文明的灯火。”

  他指出,一九四九的苦难,让台湾负担起中国近代史的苦难,一百二十万流离失所的人、心灵与生存的重荷,它给台湾带来戒严的时代,政治的压抑,两岸对峙的冷战,但它也带给台湾另一种苦难的力量,记忆的力量,和文化的灯火。一九四九年后,唐君毅曾写下一文《说中华民族之花果飘零》,谈到文明因内战而毁灭,流离,文化不再能依靠一个稳定的大地空间来承载,而是要靠流浪的人“灵根自植”。而这些流浪的人,流离的人,果然传承文化的灯火,让中华民族没有花果飘零,而是落地生根,繁花盛开。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