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老店 英九中兴 |
中国国民党,由孙中山先生创立,其前身为中国同盟会。1912年,同盟会联合4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1919年正式称为中国国民党。1923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发表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在孙中山领导下,于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实现国共合作。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实现合作,经过八年抗日战争,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重新挑起内战。1949年7月16日,为挽救败局,国民党顽固派成立“非常委员会”,由蒋介石任主席,1949年12月1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由大陆迁往台北。蒋介石连任总裁至1975年4月5日去世。蒋介石去世后,废除“总裁”制,改称中央委员会主席,由蒋经国连任至1988年1月13日去世。其后则由李登辉继任至2000年3月,国民党在台湾大选中失败,李登辉被迫下台,由连战继任。2000年6月18日,国民党召开“十五全”临时会,连战正式当选为党主席。
改革国民党一直是李登辉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在台第九届“总统”选举后,国民党便刮起了“革新”之风。1996年4月8日,国民党中央展开“党务革新”规划、部署工作。随后,国民党中央组工会、台湾省党部等部门根据李登辉的指示,进行了“党务革新”的探讨。7月24日,组工会草拟完成“党的再造案”。7月27日,国民党中央召开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委员会议筹备会,确定了国民党“再造”的五大实施纲领,即“调整组织、文宣造势、深耕社区、推动政党合作、探讨民意与改进行政管理”。8月8日,国民党十四届四中全会议题研修小组修正通过“党的再造”案,将原方案的五大内容修改为“组织动员、文化宣传、政策协调”三大内容。8月15日,国民党党会通过“党的再造”案,确定前述三大内容为三大改造主轴,并决定送交月底召开的十四届四中全会进行最后的“表决”:“表决”之后,国民党中央成立“执行小组”,以4年为期,以便在公元2000年以前完成国民党的“再造”。
《台湾周刊》一篇署名沅的文章曾专门就国民党的再造问题作了深入分析。
国民党的“再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调整结构,归口管理。本着“中央精简、省级整合、地方充实”的原则,将国民党的组织规划为“组织动员”、“文化宣传”、“政策协调”三大块,全面检讨各种各级党训之组织结构、工作项目与员额配置。具体做法是,将中央现有工作会、委员会并入这三大部门,不能并入者或裁撤,或与其他组织合并;各省级党部作阶段性和局部性调整,未来部分省组专业党部因为功能萎缩等因素将考虑合并;归并特种党部,部分特种党部划归地方党部;整合党营事业,强化经营管理;地方区党部之等级、员额编制与经费,依据选民数、党员数及投开票数配置;调整地方党部之辖区与业务职掌;现行村里区分部改称工作责任区,工作责任区所属党员划编小组,居住在工作责任区内之专业党部党员实施双重任务编组;县市党部成立“服务基金”管理委员会等。国民党现已将“党营事业管理委员会”改名为“投资事业管理委员会”,并将原由中央文化工作会主管的党营文化事业归口到“投资事业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其它组织的调整工作正处酝酿、协调实施之中。
第二,精简人员,节省开支。由于历史原因,国民党的党机器特别庞大,每年的人事开支近40亿元新台币。面对外界对党产的诟病和越来越沉重的选举经费负担,国民党不得不采取节省开支的办法。一是裁撤、合并中央及地方机构,减少人员编制和员额,检讨人事晋用、退休制度,力争将每年的人事费压低到20亿元以下,将节省下来的经费投入辅选。二是整顿党营事业,将《中华日报》与《中央日报》合并,减少亏损,精简党营文化事业人员,并将党营文化事业归入“投资事业民族管理委员会,明确规定党营文化事业以营利为主要目标。三是在地方党部中成立”服务基金“,将党员缴纳的党费或其他捐款,一半存入”服务基金“,另一半及”服务基金“所生利息作为县、区党部服务活动及经营工作责任区经费,减轻中央党部的财务负担。
第三,转换组织功能,提升党的竞争力。使党务系统完全服从、服务于选举。未来党务工作的重点:一是了解民怨,将民意反映给行政部门,使“党工义务化”、“组织社区化”、“活动社会化”、“运作服务化”,让民众真正感受到国民党的关怀,发军“全民政党”的力量;二是“公职挂帅”,公职人员与党务系统结合,让基层党部成为党籍公职人员的服务中心,各地党部及党工都要以辅选党籍公职候选人和为现职公职人员服务为工作重点,以辅助党籍公职人员的好坏作为考核党工的主要指标,并实施辅选责任制。归结起来就是,国民党未来的组织构成及运作都要以赢得选举为中心目标,使国民党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下放权力,充实地方党部。一是地方党务自治,将中央一条鞭式的指挥权下放到地方,使地方党部有更多的自主权。为此,扩大县、市党部组织,规定各县市党部除票选的县市委员会委员外,还拟将该县市的“立委”、“国代”、省议员、县市长、县市议会长列为当然委员,并由这些委员互选出县市党部主委,改变过去县市党部主委由中央派任的做法。二是整合地方党部,把公职人员的竞选总部、后援会纳入地方党部组织系统,使这些本是地方派系领袖的公职人员参与党的决策、协调,以有利于改善已往地方公职“民代”与党务系统壁垒分明的弊病。
第五,强化政策协调,推动政党合作。未来国民党中央与地方组织除了辅选之外,另一重要功能是做好各行政部门与“国会”协调和国民党与在野党协商的工作。党组织要熟悉党籍“国会议员”的情况,及时将他们的意见向中央反映,化解他们与党组织及他们之间的恩怨情结,使他们能与各级各种党团组织保持一致,保证国民党的政策顺利实施,保住国民党的执政地位。为了化解反对党的压力,继续保持身份,国民党决定推动“政党合作”。为此,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制订了“政党合作办法”,中央高层人物也频频与民进党、新党接触,如李登辉会晤民进党主席许信良、吴伯雄造访民进党与新党、决定与新党共同成立“新时代论坛”等。国民党还在“国民大会”成立超党派的“修宪委员会”,将“政党合作”的范围确定为“国家安全”、“宪政体制”、公共政策和民生法案,力求使政策协商制度化,发挥政党良性互动功能。
第六,加强党员联系、扩大党员队伍、培养政治人才。依西方国家政党管理的模式来加强与党员的联系,扩大党员参与面,借重义务干部,运用资源,邀请各级选任从政党员共同推展基层党务工作;吸收菁英入党,壮大基层组织;结合外围组织,推展社会群众运动,增进国民党与社运界的关系;培植政治人才,对形象清廉、具有发展潜力的党员,分别纳入人才库,有计划的予以培植、训练、储备、适时辅导参加公职人员选举。
李登辉推动“党务改革”,目的是想通过机构调整、人事革新、决策模式的改变来排除异已势力,培植自己的班底,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新权威。但由于国民党内长期陷入主流派与非主流派的派系纷争,李登辉主导的“党务革新”受到了党内的批评与掣肘,各种革新方案要么搁浅,要么走调,或者只有部分项目得到落实。李登辉推动的“党务革新”一再延缓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自1989年以来,台湾每年都有大选,国民党为了保住执政地位而全力应付各项选举,以至于对党的改革没有投入很大的精力。但“总统”选后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以李登辉为首的主流派已完全主控国民党权力中心,非主流派势力的影响力极弱,国民党领导体系趋于一体化、单纯化,李登辉想推动的“党务革新”阻力已排除。其次是“总统”大选过后,台湾要到次年底才有选举,这样就出现了选举“空当期”,国民党有时间与精力来进行党务的整顿。而推动国民党进行改造的最大原因在于国民党面临新的形势,甚至濒临危机,迫使国民党不得不进行改革。一是国民党在“国会”中的优势地位逐步丧失,在“立法院”中已实质不过半,国民党执政党地位岌岌可危。二是党组织对党籍公职人员的约束力下降,中央的政策难以贯彻实施。三是选民对国民党的认同感减少,社会菁英不愿加入国民党,社会资源大量流失。四是面对政治多元化、反对党不断强大的现实,国民党必须放下一党独大的身段,处理好与反对党的关系,并善加利用反对党之间的矛盾。基于以上原因,国民党在1996年4月以后就着手党的整顿与改造。之后,国民党中央推出了一系列改造计划。
国民党的这次改革或许会给国民党带来一些生机。但问题是,从方案规划的纸上作业以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存在相当的差距。首先,李登辉要把国民党组织系统定型为“选举机器”,但国民党是一个强势的政党,其有众多的党产,党组织结构复杂,党主席权大位高,权力机制呈三角形,组织运作是以上临下,由党可以入政,由政亦可以入党,党职的权力有时比当局行政部门的权力还要大,要脱胎换骨真是谈何容易。其次,以国民党百年的历史、刚性而外造的政党性格,要在旦夕间蜕变为一个以地方掮客主导的世俗化政党,或许国民党在选票上有些增长,但可以要付出理想性格丧失、党员认同弱化的代价。一些党内高层人物指出,国民党赢了选票却丢了理想与纪律,国民党将无以生存。第三,由于“再造”方案与该党现行组织体制有一定程度的差距,加上组织的变动势必同时牵动大量人事与权责的变动,这样就面临既有党部官僚的反弹与阻碍,部分党工与党的管理干部因害怕被裁减或丧失权利而对“再造”提出异议和反弹,中央高导以也有人反对过激的改革。再者,将地方社会势力纳入党内,国民党可能成为派系松散的联盟,从而使国民党陷入激烈的派系之争,最终导致国民党的分裂。
对于国民党的“再造”运动,台湾媒体多有评论。其中《联合报》发表的题为“国民党面临蜕变”的新闻分析文章指出,对于政党而言,选举没有别的,就是求胜;对于民众而言,就是希望选上的官僚可以提供更好的施政,让人民过更好的生活。因为国民党党内事务往往影响当局决策,党内精英往往成为掌握庞大资源的政府首长,人民对国民党才会有更高的期待和鞭策如果国民党的“再造”包括李登辉经常提出的“心灵再造”仅止于人事精简,减轻财物负担,以演唱会、健行等户外活动取代过去的集体入党宣誓等制式仪式等,和一般人民大众没有太大关系,就不会有什么彻底而清新的变化。可谓一语见的。
2000年3月,国民党在台湾大选中落败,失去政权;2004年3月,国民党再次在大选中受挫,继续在野。今年八月,主席连战任期届满,马英九通过直选出任党主席。(来源:中国台湾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