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大陆崛起!台湾突围都来不及,难道还要锁台?
http://www.CRNTT.com   2008-01-04 08:35:50


  中评社香港1月4日电/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刊载社论提出质疑,台湾近几年所呈现的“M型社会”趋势,可以全归咎于过去毫无节制与管理的对大陆投资吗?陈水扁在他任内最后一次元旦祝词,显然是这样认为的。这样的论述显然并不想正视中国大陆崛起的相关效应,其实是全球化的浪潮之一。而若是真依陈水扁的逻辑,全面采取锁“国”政策,后果恐怕更不堪设想,势将逼得更多台商出走,台湾的贫富差距不仅无法改善,反将进一步恶化。 

  台湾与中国大陆双边经贸的大幅成长,主要是在二○○一年两岸分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无论在贸易或投资方面都倍增,以二○○一年为例,官方统计台商对大陆投资廿七.八亿美元,到了二○○六年成长至七十六.四亿美元,成长近三倍;台湾对中国大陆与香港出超方面,二○○一年为二五六亿美元,去年一至十一月高达六三七.五亿美元,成长速度亦非常惊人。 

  如今,大陆是台湾最大投资地区,最大出口市场,也是最大出超来源,台商充分利用中国大陆廉价的劳力与土地成本,间接带动两岸经贸成长,同时为台湾赚取大量的外汇。这些年来台商对台湾经济的贡献不能完全被抹杀,更何况两岸紧密的经贸往来,也不是任何政府的力量可以切得断。 

  没错,中国大陆庞大的劳动力加入全球市场,对各经济体都造成冲击。大量低价的中国大陆制商品进攻欧美市场,让欧美政府又爱又怕,消费者虽然买到便宜的中国货,同时工作机会也流失了。因而正当台湾自大陆赚取大量的贸易出超,令扁政府寝食难安之际,美国政府也同样对中国巨额的贸易逆差而伤透脑筋。 

  近年来美国自新兴国家进口大量产品,这项比重自一九九○年代占国内生产毛额的二.五%快速成长至达六%。最初这些进口国来自亚洲四小龙,当时的工资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然后换成墨西哥,接着便是工资更低的中国大陆。 

  社论指出,同样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大陆的投资环境也在改变。目前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工资不断上涨,官方陆续取消对出口退税等租税优惠,今年起更实施劳动合同法,对以代工为主、出口导向的台商冲击最大。此外,基于环保的考量,台商想以最低成本在大陆投资高污染产业,也开始困难重重。最明显的例子是陈由豪的翔鹭集团,原先被批准在厦门兴建对二甲苯化工厂,因为当地居民反对,最后被迫迁移地点。种种迹象显示,台商在大陆的优势不再,许多人因此转往东南亚的越南,寻求新的投资机会。 

  全球化带来美丽的愿景,但也有黑暗的一面。全球化效应导致许多国家贫富差距扩大,高技术专业人士及企业执行长薪资水涨船高,中、低所得劳工的薪资停滞不前,美国的情况尤其严重,台湾也无法摆脱全球化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社论提出,面对全球化与中国大陆崛起的效应,台湾该如何自处呢?陈水扁强调的是保护主义,但新一代的“总统”候选人,无论马英九或谢长廷都主张开放,因为锁“国”政策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把情况变得更糟。美国前联准会主席葛林史班在《我们的新世界》一书中谈全球化问题时指出,“一旦锁国,国家就会失去竞争力并开始停滞,而停滞会为更多人带来痛苦。” 

  面对中国大陆崛起,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与韩国各有因应与突围之道,但绝对不是禁止厂商赴中国大陆投资。以韩国而言,近年来加速对中国大陆的投资,积极发展国际品牌,在策略上,韩国企业已摆脱早期代工模式,成功转型为品牌导向。其次,新加坡同样受到中国大陆的冲击,这几年大力发展生物科技与私人银行,吸引高技术人才移入,如今国内生产毛额大幅超越竞争对手香港,去年经济成长率达七.五%,远超过台湾。 

  全球化浪潮下,有赢家,也有输家。面对中国大陆崛起,陈水扁一味地怪罪台商,怪罪中国大陆,并不能解决问题。韩国与新加坡为了生存,纷纷发展出新的利基,唯独台湾采取自我封闭政策,只会把路走得更窄。遗憾的是,经过八年的执政,扁政府仍无法正视中国大陆崛起的效应,采取积极的突围政策,限制台商的发展,最后只有逼走更多的台商,让台湾经济进一步陷入无底深渊。


    相关专题: 台湾政党博弈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