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点像是小气财神,愈有钱就愈觉得不足,愈觉得不足就愈吝啬。 |
中评社香港4月15日电(作者 石之瑜)马英九宣布由刘兆玄担任“阁揆”,“阁揆”自然需要“组阁”,从他想怎么组,就可以看出新政府自己想要补强的弱点何在?
刘兆玄与马团队核心四出谘询,他们的标准不外乎四条:本省籍,南部,女性,清廉。至于专业,并不是主要的考量,甚至还刻意淡化专业的考量。唯有这样的话,只要是符合标准的人,才都可以弹性挪移,而不必拘泥与任何特定的职位,而且因此所组成的团队,不会因为坚持某种立场或价值的差异互生龃龉,率皆团队为重的谦谦君子。
要能满足这四个标准,其实不是那么容易,但也不是那么难。也许符合四条之三的人,就是很不错的候选人。而这四条之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本省籍。在外省人刘兆玄确定抡魁,且外省人苏起几乎确定担当大任之后,新“阁员”当然最好具有本省籍。其次重要的是清廉,这显然是要避免重蹈民进党败于贪腐的覆辙。
难的是,国民党仍然被挥之不去的卑微心态所纠缠。简言之,就是国民党的省籍情结。在322大举获胜之后,不但没有像在宣传时自鸣得意说的那样已经缓解,反而更加敏感,更加小心。表面上,民进党的省籍牌已经失效,所以选民不一定还那么敏感。但是,政敌一定会继续打省籍牌,因为知道国民党已经彻底内化了身为外来政权的原罪意识。
国民党这种心理症候并不陌生,民进党就是另一种典型。长期以来,民进党上下都笼罩在受迫害的悲情意识中,所以形成一种源源不绝的权力饥渴。民进党人弥补权力被剥夺的方法,就是不断攫取权力与展示权力。权力愈是累积,愈感到不安,就愈要不断探测自己权力还在不在,因此演化成更强烈的违法扩权与滥权的心理需要。
同样的道理可以预测国民党的行为,由于对外来政权的指控自惭不已,就不断想从本省籍选民中增加选票,来洗刷外来身分。一旦获胜,只能容许剎那间的放松,不旋踵马上又开始担心,将来能不能继续保有自己的本土接纳性,所以就产生一种不断本土化的压力,反映了内生源源不绝的原罪意识。
有点像是小气财神,愈有钱就愈觉得不足,愈觉得不足就愈吝啬。对民进党而言,小气财神的钱就是他们手中的权力,永远不足,对国民党而言,则是党的本土性,亦即有种永远洗不乾净自己外来性的惆怅。如同小气财神捧着扑满怕打破,国民党捧着自己的本土选票,喃喃自语怎样才能保住。国民党的不断本土化,与革命领袖要求群众不断革命那样,是出自于发现自己不够纯洁的恐惧。
就从刘兆玄奔波微服南巡觅才可以一叶知秋,虽然大赢220万票,国民党并没有因此而建立自信,反而更加珍惜自己的本土形象,以致于“组阁”起来瞻前顾后。前此媒体热衷于编排为未来“阁员”人选的若干资深幕僚,无不因为省籍问题而当然却步不前,以免因为自己的参与而更加缩限“阁揆”取才的空间,甚至替“新阁”制造外观上省籍平衡不足的麻烦。
台湾的民主问题从来不关乎民主。民主化是因应自我认同问题上的斗争而生,选票是因应清洗自我认同的动员而投,第一次政党轮替是因应自我认同的操弄而完成,第二次政党轮替是因应自我认同的滥用而发生。现在完成二次政党轮替,依照民主理论已经是成熟的台湾民主,其执政党继续在如何清洗自我认同的问题上纠缠不休。民主与否又奈之何?
这就是刘兆玄“组阁”的困难所在,不在于他找不到四大标准下的人选,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找得到这样的人,所以他将来就更加受到省籍情结的束缚。则台湾民主已然超越省籍臻于成熟的故事,根本是个伪劣仿冒的台制剧本而已。(作者 石之瑜,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