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太惨了!两会小记者被“老”记者抓来做花絮
http://www.CRNTT.com   2006-03-14 01:18:03


东门外,我们三人忍受着寒风接受记者(左)的采访。(中评社记者摄)
  中评社香港3月13日电(记者陈巧聪 潘凯仪)十届政协四次会议今日上午圆满落幕,委员和两会记者都是一副“休战”状态,看到委员现身,都“懒”得上前搭理,因为该问的都问了,该说的都说完了,大家都不想浪费唇舌。但没稿上交可愁坏了记者,所以老记者抓小记者来访问几句,既现成又便利,又可交差。

  今日在政协会议落幕后,委员们像“逃难”似的急步地走出东门,记者们多数是站着目送他们离去,因为大家都疲累了。当我们走出东门时,踏下最后一级台阶时,《人民日报》的记者突然“逮”住了我们,瞧见我们的记者证是香港的记者,就顺势“逮”来做个花絮访问。当时,我就想,既然大家都是同行,能帮就帮,反正不就是拍张照片嘛,也就没拒绝他们,就叫我的同事和另外一位同行的记者停下来。

  《人民日报》的记者一连问了我们四、五个问题,让我们感到有点“啼笑皆非”,例如问我们“采访两会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能适应北京的气候吗”?“北京的菜好吃吗”?在我们回答的同时,另一边厢的摄影记者又在我们面前指手划脚的说,“看着他,继续回答就行了”,之后又是连续的“咔嚓”几声,拍来拍去,摄记都不太满意,不是叫排位,又是叫我们看镜头,差不多用了五到八分钟,才把我们三人给“镇住”。就这样,我们三人无厘头地做了“替罪羔羊”。

  完事后,我就想,我们在追访委员或代表的过程中,为了能拍到好照片和抓到好新闻,我们做记者的一见到目标人物,就像蜜蜂一样,猛“盯”着他们,也不管他们紧张与否,总之“宁杀错,不放过”的心态去“逮”人,今日终于对换角色,做了受访者,终于领略到被采访的紧张和拘束。 


    相关专题: 十届四次会议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