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国南海海洋文化》在广东出版
http://www.CRNTT.com   2010-10-28 15:51:17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是开发海洋的时代,一个发展海洋经济的高潮正席卷而来。在这个背景下,世界临海国家纷纷制定海洋开发战略目标,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实施发展海洋经济的对策和措施。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国人更不甘落后。2003年5月,国务院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指出:“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油气和矿产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对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纲要指引和鼓舞下,沿海各省区闻风而动,纷纷提出开发海洋、振兴海洋的口号或制定相应的战略,形成向海洋进军的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逆转。

  然而,众所周知,任何经济的发展都必须得到文化的支持,文化软实力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正彰显着巨大的作用。具有高度综合性和高科技含量的现代海洋产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海洋文化的支持。实际上,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激荡。但作为文化先导,海洋文化的发展就有超前意识、超前行为,既要为海洋经济发展鸣锣开道,奔走呐喊,大造声势,更要为它提供海洋科技、制度和精神文化的强大基础,保障海洋经济沿着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但不尽人意的是,我国方兴未艾的海洋开发事业与海洋文化研究之间尚有很大的距离,后者的成果甚为寥落,与海洋经济的辉煌成就相比,显得苍白、血,使人倍感苍凉。基于时代在呼唤开拓海洋文化研究,笔者不揣海洋知识浅陋,海洋文化积累欠充,做了海洋文化研究尝试,以期跟上海洋时代前进步伐,回应时代的呼唤。

    南海是我国最大的海区,我国人民特别是岭南人民自古开发、资仰于南海,创造了以海洋经济为重要内涵的南海海洋文明,彪炳中华文明史册。岭南文化或珠江文化最重要的一个文化特质和风格就是它的海洋性,这主要是指“以海为商”所产生的各种文化成果。自古以来,岭南人就假道海洋,迈出国门,走上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交往的道路,吸收海外先进文化,滋润、壮大自己,形成远胜于内陆的海洋文化风格。恰是得益于这种文化风格,岭南特别是广东才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有声有色,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作出重大贡献。海洋波涛汹涌,变幻莫测。要超越海洋,深入海洋腹地,就要有冒险心态,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的价值观,以及敢于面对大海、挑战大海的大无畏精神。岭南商帮、华侨,甚至妇女,自古远涉鲸波,远走南洋、欧美、大洋洲等地谋生,航行到商业利润所在的一切地方,商品价值观念、交换观念、竞争观念等深入民心,崇商性也就成为岭南人民最本质的一个文化个性。在当代改革开放,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和空间一体化背景下,广东特别是珠三角洲经济崛起,幷成为世界经济转移和对外辐射的一个中心,其深层根源即在于岭南文化或珠江文化所蕴涵的文化崇商性。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也是举世瞩目、有口皆碑的。古代有广州为“天子南库”之称,当代有“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之谚,这实为海上贸易给广东带来的财富、繁荣与文明,其中也包括岭南人的海洋文化品格。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中国没有海洋文化,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仅从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就可驳倒其悖论;但这也说明,海上贸易确是海洋文化一个最主要的内涵。岭南商品生产和交换也主要是借助于南海通道进行的,由此孕育、发展起来的海洋文化的潜质和优势,无论在过去还是当代,已成为岭南地区乃至珠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强大动力和支柱。这对在当前社会转型、世界产业转移背景下,借助南海海洋文化的优势和作用,有效地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在区域和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这种认识,本书在探讨海洋文化基本理论及其与岭南文化关系的基础上,以时间为经,论述在地理环境作用下的南海海洋文化发展的历程,岭南人民适应海洋环境、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所创造的海洋文化财富在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验教训和利病得失,在我国以及世界海洋文明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等。继以海洋文化各元素为纬,阐述“以海为田”的南海海洋农业文化、“以海为商”的南海海洋商业文化、南海海神崇拜、外来宗教、涉海语言、海洋风俗、海洋社会群体民文化、海洋文化最大的一个载体华侨文化,以及以海洋为对象的南海海洋文学艺术等,包括它们各自兴起、发展的历史进程、文化景观、文化特质和风格、空间分布、历史地位和影响等。笔者希望借助于这个写作架构和体例,提供南海海洋文化的纵横剖面,作为海洋文化的理论建设和开发利用南海滑润资源的决策参考。但能否达到目的,有赖读者鉴别和评判。

    笔者涉海研究已有十余年,先后在出版《南海大观园》、《岭南海洋国土》、《中国南海海洋国土》等论著,拙作即在吸收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新兴海洋文化学理论和方法,同时参考其他涉及南海海洋文化的成果而写成。举凡使用他人成果部分,都尽可能在文中注明,但相信仍有不尽之处,请有关论著作者见谅。

    海洋文化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南海海洋文化研究也还很薄弱,有大片处女地在等待着她们的拓荒者们来开垦。笔者希望作为其中一员,为此竭尽绵薄之力。由于笔者海洋科学知识不足,海洋文化理解差异,以及写作水平限制和时间仓促等原因,相信拙作尚有许多不妥、可议,或谬误、错漏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使之至臻完善,是所欣幸。

    特别要指出的是,本书选题先后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一次(2009年)资助社会科学出版项目。在本书的出版中,得到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山大学教授朱竑博士,在中山大学李宁利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彭静博士,《阳江日报》记者刘再扬先生等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中山大学出版社李海东先生一丝不苟地进行编校,在此,谨向他们致感谢之忱。

  (中山大学教授司徒尚纪)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