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劳咏春拳协会会长劳振图来到梁赞故居,禁不住打起了咏春拳。 |
|
鹤山群英武馆馆主劳六根(右)如今桃李满天下。 |
中评社广州讯 一百年前,一个年轻人在师傅的指导下,打出一套潇洒的动作;一百年后,另一个年轻人做着同样的事。
当我们试图深入了解古劳咏春拳百年传承的细节时,这样的故事总在不断地重演,而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是其中关键的一环;那些看似偶然的因素,也在影响着整个故事的走向。
1
赞师傅
叶问与梁赞是什么关系?咏春拳一脉传承,本无佛山、古劳咏春拳之分,后又怎样产生了分支?
暑气还未消退,头顶上的风扇不停转动,带出“嗡嗡”的响声,与地面上铿锵有力的击打互为辉映。
在鹤山群英武馆,我看到大多是年轻人的面孔,他们面上挂着还未来得及抹去的汗水,身体腾挪侧闪,双手不停变换动作以及节奏。
“我练习咏春拳已经一年多了,这套拳灵活而且巧妙。”19岁的吴志豪是北京科技大学的大一学生,高三那年他接触了咏春拳,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他说,那时电视台正在播放由甄子丹主演的《叶问》,他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把这部电影看完,从此叶问这个人物就留在了心中。“看完电影当晚,我马上就去搜索关于叶问、关于咏春拳的故事。”
吴志豪坦言,自己是因为这部电影才喜欢上咏春拳,也从此知道了梁赞。
有多少人像他一样,在有意无意中接触了咏春拳,直至追问这套拳源于何处?
鹤山文化届人士、练习咏春拳多年的刘永广就表示,叶问所习的是佛山咏春拳,这与古劳咏春拳有不同之处。不过,它们有着共同的渊源,都可上溯至一代宗师梁赞。
梁赞(1826—1901年),原名梁德荣,广东鹤山古劳人,是中国晚清著名武术家,人称咏春拳王。清朝末年,在佛山快子街设“赞生堂”药材铺并兼作医生的梁赞,学了少林拳术后,又学了咏春拳。因此,他既懂得少林“长桥大马”的“远距离战略”,又懂得咏春“短桥窄马”的“短距离战略”;既能运用出手猛烈的少林技巧,也能运用借力轻柔的咏春技巧,所以武术超群,威名大振,并获得“咏春拳王”、“佛山赞先生”、“赞师傅”美称。
叶问弟子梁挺在《咏春拳》中记述,少林五枚师太将严咏春带回山上白鹤观中,教授一种灵巧多变、借力打力、以弱胜强的拳法,后命名为咏春拳。此后,经过数代传承,梁赞得到咏春拳真传,而叶问则是其第二代弟子。
有趣的是在梁赞之前,咏春拳一脉传承,本无佛山、古劳咏春拳之分,后又怎样产生了分支?
古劳坊间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在梁赞50来岁时,他碰到一位算命先生,被告知到60岁将有大灾,年事已高的梁赞顿生落叶归根之意,于是回到了古劳东便村安享晚年,闲暇时将咏春拳传授给故乡子弟。
时移景迁,我们无法确切得知梁赞因何突然回到故土,教起了咏春拳,但古劳咏春拳就是在这种无法预知中产生。
据古劳咏春拳协会会长劳振图介绍,在当时梁赞的徒弟当中,有一位名叫王华三的弟子,身材单薄,面对强壮的对手难以匹敌,屡战屡败,梁赞便将咏春拳加以改良精炼,有针对性地指导王华三,创立了一套避开锋芒,从侧面攻击对手的咏春拳法。自此,古劳偏身咏春拳开始了百年传承。
劳振图表示,古劳咏春拳和佛山咏春拳师承一处,都是出自梁赞之手,只不过所产生的年代、背景以及表现风格有所不同。
当地咏春拳师普遍有这样一种看法:古劳咏春拳“借力打力”、“连消带打”,以巧取胜;佛山咏春拳则是一种迅猛刚性的打法。
古劳咏春拳师梁焕枝认为,古劳咏春拳以知觉意识“手领身步”而变化,使手身步有感皆应,其实战作用甚广。
他举例,在遇歹徒用刀时,万一被刀刺中身上,则会自然反应偏身侧转,或把身后移侧转,刀尖走偏难以伤到身体要害。
2
传承
古劳咏春拳在赞师傅后的一百多年经历了怎样的传承?梁赞传授武技有什么原则?
人声鼎沸的武馆内,我留意到几个小孩,在打起路套时下盘仍有些站不稳。
一个名叫梁芷琳的4岁女孩告诉我,她练习拳法才七八天,为了强身健体,其父母将她送到武馆练习。但问及梁赞、咏春拳等名词时,就超出了她的理解范围。
梁赞可能不会想到,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连一个4岁的小女孩都在练习咏春拳。而在古劳,几乎个个都能打得一两手咏春拳法,精通则大有人在。
古劳咏春拳在赞师傅后的一百多年经历了怎样的传承?
据了解,由于实战性强,古劳咏春拳曾经一度被视为“禁拳”,只以父传子或带徒的形式流传。
“那时教授咏春拳通常都是家庭式的,而且要求很严格,不外传,多数是在熟人、亲属之间传授。”从9岁开始学习咏春拳的劳振图表示,他在上世纪70年代初次接触咏春拳,当时练习咏春拳并非像今天这样公开,通常是关起门来,传播的范围并不广泛。
自小开始练习咏春拳,今年已60岁的咏春拳师劳六根也有类似的经历,“跟师傅在屋里,关门练习”,当时,周围练习咏春的人不多。
除了外界因素外,古劳咏春拳研究者古修玄则发现,梁赞传授武技有一些基本原则:妙技不可不传,又不可妄传,恐误传恶人,滋生祸端。
据称,梁赞认为大姓、强族、暴戾横蛮之人不可传,小姓、弱族而品性纯良者才可传授。最初梁赞反对把咏春拳传至大姓氏,但由于各种姻亲关系,咏春拳最终在古、劳、冯三大姓氏中广泛传开。
而当时在古劳之外,古劳咏春拳仍披着神秘面纱,往往局限于亲朋好友之间的切磋交流,不轻易向外人展露。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变化,有时有些村会请咏春拳师傅去做指导,在当地文化室教授拳法。”17岁就开始授徒的劳六根表示,自己当时一天教的学生人数最多一次仅是30人左右,而近几年变化就越来越明显,在武馆内的学徒最多一天超过一百人。
据鹤山文化馆统计资料显示,不少鹤山咏春拳武馆在该市城区落地生根,吸引越多越多的市内外咏春拳爱好者,其中包括有古劳咏春拳第四代传人冯强开设的鹤山市古劳偏身咏春拳国术总馆、第五代传人冯广全开设的非凡武术馆、第五代传人候德贤开设鹤山恒辉咏春拳武馆、第五代传人劳六根开设的群英武术馆等,同时还有不少民间相互传授学习的团体和个人。
3
咏春拳操
一百多年来,古劳咏春拳薪火相传,在当地的传播没有停止,如今又以什么方式更加广泛地传扬?
江水泱泱,百年浩觞。一百多年来,古劳咏春拳薪火相传,在当地的传播没有停止,如今又以什么方式更加广泛地传扬?
在鹤山当地各类文化巡游活动中,如果有咏春拳表演,大多能够见到表演者熟识的面孔,他们多来自同一所学校。
从去年开始,鹤山职业技术高级中学学生早操有了一次全新改变,他们改做一套由咏春拳改良而成的“咏春拳操”,这也是当地第一所将咏春拳引入到校园的学校。
音乐响起,1700多名学生在操场上,挥洒英姿,转闪腾挪,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学生们动作潇洒而遒劲,单从观感上,这比任何一家咏春拳武馆都要壮观。
“咏春拳操的基本套路都是出自咏春拳,主要是一些比较容易入门的咏春拳动作,我们加入了音乐节奏。”该校负责教授咏春拳操的冯学勉表示,这套咏春拳操动作简单,学生们容易掌握,在激发他们的兴趣之余,为他们往更高一个层次练习打下基础,“他们能够跟专业的咏春拳师继续深造”。
这样无疑使得更多的人接触了咏春拳。
“真正对咏春拳有深入一点的了解,还是在加入到兴趣班后,知道它不仅仅是几套动作,当中包含有更加深奥的思想在里面。”今年17岁的冯建钊是该校一名学生,他在当时的兴趣课堂,接触了咏春拳,当中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的理念对他颇有启发。
但冯建钊坦言,不会随便公开展示所学的咏春拳,“在我们这里,市井坊间,卧虎藏龙,很容易碰到咏春拳高手,班门弄斧不太好。”
“以前咏春拳流行主要在古劳一处。”冯学勉表示,咏春拳操对于咏春拳的推广显而易见,如此一来,鹤山当地有将近1/4的高中学生每天接触咏春拳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据鹤山职业技术高级中学校长伍小平介绍,2008年至今,该校有一个咏春拳队经常到各地参加表演,随后学校设想将本土特色文化引入到校园,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因而成立了30人左右的兴趣班,后来发动一个年级的学生去学习咏春拳操,最终发展到全校师生以咏春拳操代替普通早操。
“未来我们将会打造精品队伍,挑选一批优秀的咏春拳学生参加演出活动,让学生更加有成就感。”伍小平表示,这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本土文化,将继续得到弘扬和传承。
来源:江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