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来自三水的“红头巾”妇女
http://www.CRNTT.com   2011-09-02 10:19:45


  中评社广州讯 有这样一首诗词:用竹削的扁担,用木刨的扁担,硬绷绷的扁担,托在红头巾铁的肩膀,在赤道的烈日下,铲泥,筑路,盖房屋,璀璨的青春岁月,渗入汗水流淌,与石子,洋灰,一起搅拌,就是这样一辈子苦干,就是这样一世人磨炼,红头巾在这一工地上,蓝头巾在另一工地上,将荒芜的小岛,静悄悄地,挑起一座——崭新的花园城市!

  漂洋过海 为一座花园式城市的兴起付出

  八九十年前,从广东三水前往新加坡从事建筑行业的妇女数以万计,一方鲜艶的红色头巾套在头上,成了她们身份的标志。“红头巾”参与建设的时间跨度很长,她们在新加坡的岁月,刚好见证了该国自治的历史,即从英国殖民地转变为自治国家的1960年代。

  当时适逢新加坡独立建国,面临着将原来的渔村建成花园大城市的挑战,政府大力推动城市重建,发展工业区,重建基础设施,建设组屋新镇,让居者有其屋,大兴土木自然需要庞大的工人队伍来完成。因为当时没有机械,平整建筑工地,搬运沙石、捞建筑用的水泥灰浆,都要用人工肩挑,勤劳勇敢、工资低廉的“红头巾”遂成为颇受欢迎的一支建设力量。

  据考证,“红头巾”承建的工程也包罗万象,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军港、马路、桥梁,到新加坡独立自治后建成的人民剧院等都有。

  据介绍,上世纪60年代建设的亚洲第一高楼———保险大厦,是上千名“红头巾”在18层高的脚手架上,采取在第9层接力的办法,一手一脚、蚂蚁搬家般将材料逐层上递,最终才完成这一令新加坡人骄傲的大工程。

  留守国内 为新中国崛起努力

  三水红头巾妇女在新加坡30年代至70年代的建筑业扮演重要的角色。早年她们从唐山带过来一个陶瓷枕头,一张自己缝的被,身着自己缝的蓝碎花衣、黑裤——红头巾生命中最亲密的物件,构成她们晚年鲜明的形象。她们一开始就带来自己所需的、到了晚年依然坚持,好象世界所发生的一切都与她们无关,她们完全活在自己的历史中。

  虽然青春的年岁受尽时代的煎熬,老来却没有一丝怨怼。乐天知命,独立自足,终其一生。社会不欠她们,她们也不要社会超载的爱心。即使许多已接近九旬高龄,她们大多数不接受公共援助金,宁靠捡纸皮和储蓄度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