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文汇报:从胡锦涛G8讲话看中国能源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06-07-19 10:50:06


  中评社香港7月19日电/香港文汇报文汇论坛今日刊载时事评论员余永胜的文章说,7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圣彼得堡G8峰会时发表讲话,内容涵盖了能源、传染病防治、教育以及非洲发展等本次峰会的四大议题。不过,仔细体味讲话便不难发现,胡锦涛关注的重点还是能源问题。考虑到近来世界能源供应的紧张形势、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的能源制约以及西方对「中国能源威胁论」的炒作,胡锦涛的这一关注可谓顺理成章,颇具针对性。

  文章认为,胡锦涛的「能源讲话」至少向外界透露了三个方面的重要讯息。一是明确中国与其它任何国家一样,拥有「充分利用能源和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的权利」。这里的背景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对能源和资源的进口明显增加。一些国家借机夸大事实,鼓吹中国已成为吞噬世界能源和资源的「黑洞」。胡锦涛此番表态,表明中国在此问题上不会因为别人的说三道四,放弃寻求自身发展的权利。
  
  二是提出新的能源安全观,为保障和扩大中国的能源的外部供应渠道提出建设性建议。新的能源安全观包括三个方面,即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其中,第一个方面讲的是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的关系,属于经济贸易层面的问题;第二个方面讲的是应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第三个方面涉及到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是个政治和安全层面的问题。 
  
  三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消除外界对中国能源消费的疑虑。胡锦涛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的能源战略是「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这对于纠正外界对中国的误解,消除「中国能源威胁论」的蔓延,具有显着的正面作用。 
  
  文章指出,能源短缺将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结构性问题,近期内不会有根本性改变。最新出版的2006年能源蓝皮书《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6)》指出,在未来5年里,中国的能源供应将凸显安全性压力。预计到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50%。而中国在能源问题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因此,如何在外交上为中国的能源进口扫除障碍,成为中国外交的题中应有之义。「能源外交」藉此产生。
  
  文章认为,从胡锦涛此次G8讲话来看,中国能源外交的基本走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中国将加强能源外交的份量。虽然此次G8峰会的首要议题就是能源,但胡锦涛此次讲话对于能源问题的阐述仍然非常高调。而从外交实践的角度来看,中国外交的能源关注正呈显着增强之势。7月17日,胡锦涛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时,推进双方的能源合作是中心议题。与此同时,近来中非关系、中国与南美国家关系的升温,也有能源因素在起作用。而中国在诸多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比如伊朗核问题、苏丹达尔富尔危机等,显然也有能源方面的考量。
 
  二是中国能源外交的基本模式是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与某些国家把能源问题政治化、军事化,并以经济乃至军事手段为后盾,单方面地满足自身能源需求有本质区别。 
  
  三是把推进国际节能技术合作作为能源外交的重要方面。如果说各国在能源获取上难以避免「零和游戏」的话,那么在共享节能技术上却可以实现共赢。对于掌握先进节能技术的国家来说,进行合理的技术转让不仅可以获得经济利益,也可以减少能源竞争,还可以减少污染,改善环境,令人类共同受益。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新能源安全观提出,「要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看待这些领域的合作」。这方面的国际合作显然还可以大有作为。 
  
  文章表示,这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理直气壮地开展能源外交。一段时间以来,为了避免国际上某些居心不良的炒作,中国的能源外交一直都在低调中进行,甚至给人以遮遮掩掩的感觉。这样做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事实证明,越是遮掩越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疑虑。实际上,中国能源的「走出去」战略,遵守和利用的是国际经济秩序的正常规则,采取的是公平贸易、互利共赢的方式。这是中国寻求发展过程中的正常权利,完全不必因某些人的说三道四而伸不直腰杆。 
  
  二是多向外界做解释说明工作。这与前一点不仅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的。现实的情况是,对于中国能源消费的担心,既有别有用心的炒作,也有相当多的人属于不了解情况。 
 
  对此,解释说明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这次胡锦涛主席向外界介绍了中国「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的能源战略,对于释疑解惑无疑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在这方面,能源外交还可以做更多的工作。  


    相关专题: 胡锦涛主席出席与G8对话峰会(2006)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