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关键经济数据频泄密 真相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1-06-15 10:51:54


  经济数据和重大政策出台的频频泄密,其根源在于经济金融生态圈的整体恶化。无论是CPI、新增贷款等关键数据,还是央行的历次货币政策调整,乃至四万亿刺激计划出台之前,消息灵通人士都得以提前获知。

  又到月中,宏观经济数据发布时间将至。受近期央行和统计局相关工作人员因为数据提前泄密而遭受调查的影响,5月经济数据的保密性看起来稍微好了一些。

  随着数只公务员 “小鱼”的落马,早就应该重点整顿的数据泄密,官方似乎有开始清理的迹象。可惜,这样的整顿来的太晚了,力度也太小。现在的事实是,中国目前的数据泄密问题的严重性,绝非处理几条“小鱼”所能震慑的。

  经济数据的屡屡提前曝光,其根源在于经济金融生态圈的整体恶化。从经济各部委到金融机构,从经济学界到财经媒体圈,数据曝光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成的利益链条,其价值早已经超过了专家学者“神算子”式的精英傲慢,而是真金白银的巨额利益。没有重典治泄密的决心,未来的惊人预测会不断出现。

  每逢数据发布前夕,不少媒体人的邮箱收到的来自券商、投行等机构的研究报告数量会明显增多。对于重点经济数据,分析师都会给出翔实的预测,随后会被各大媒体纷纷以新闻的形式报道出去。一些消息灵通的“明星”经济学家也总能事先精准预测出相关数据。这几年,每每令人振奋的经济数据发布之际,数据提前泄露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统计局的发布会成了走过场的宣读会,金融机构、专家学者、媒体人等与经济数据关系最密切的群体,多数人都事先知道了所谓的统计数据。

  记得2007年7月,我就上半年经济形势,打电话求教一位北京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在中国可谓是久负盛名的宏观经济预测专家。当时我问道,“你对即将发布的上月CPI有何预期?”。该教授当时十分惊讶的回答令我至今难忘。“你作为记者还不知道啊,一周前数据就已经在圈内传开了啊。”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