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不要低估卫生部的记者黑名单制度
http://www.CRNTT.com   2011-06-17 11:51:06


  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在6月13日的第三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发言时说,卫生部将建立媒体记者黑名单制度。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正所谓“防火防盗防记者”,卫生部的这一作法,其实并不新鲜,只不过很多政府部门,更愿意偷偷地、只做不说地“封杀”,而不会理直气壮地公开表态。

  有人认为,卫生部建立记者黑名单制度,缺乏实际的操作手段和方式,对媒体和记者的影响并不大,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政府部门,特别是卫生、气象、地震等单位,在很多方面的信息公开,从法律上就赋予了他们独家的信息垄断地位。从媒体的角度来说,这些部门其实就是媒体的衣食父母,他们在与媒体打交道时并不弱势。因此,这些部门是有足够的权力,不提供新闻给列入黑名单的记者的。

  另外,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如果没有主管部门的意见就报道出来,也违反了新闻的中立、平衡的原则,而且极容易导致新闻的失实。重大新闻的漏报,以及出现失实新闻,媒体对记者的处理从来不手软。

  媒体的采编流程,一般是一位记者负责一个或几个相关的部门的新闻采访,内部说法叫“跑线”。如果如毛群安所言,卫生部门从上至下建立这样一个黑名单的数据库,可以说,被封杀的记者以后要混食品安全这条线,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虽然,媒体内部可能会进行一些调整分工,但是对记者本人的升迁和个人职业的发展,影响无疑巨大。

  而记者,面对这个黑名单制度,恐怕是心生恐惧。虽然从表面上看,封杀的是“恶意”记者,但是从客观上,会助长跑线记者“不出错就是立功”的观点,削弱记者对卫生部门舆论监督的动力。更严重的是,卫生部门对记黑名单记者的入榜,也缺乏严格的标准,以及几乎为零的监督,无疑会沦为自家为所欲为的“私法”。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