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招生掐架,陷溺的是大学精神
http://www.CRNTT.com   2011-07-04 15:07:52


  复旦大学招办微博日前发表声明,称有“李鬼”假冒复旦大学老师致电考生,取消考生与复旦所签协议,骗学生改志愿,并宣布“李鬼”很可能来自上海某理工类高校。而复旦某教授更在他的微博中点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名。前天,上海交大招生办官方微博连发4条声明,对此事进行回应,声称遭到了肆意诋毁,保留追责权利。

  微博时代,许多“暗战”有意无意之间,变成了“明战”。不过,像微博“约会门”之类的无心之“失”毕竟是少数,暗战变明战,多半还是想利用微博“围观”的强大力量,达到一定目的。但“围观”毕竟有局限,在众人面前展示的未必是真相,虽则围观者的同情心比较容易被利用,但随着微博受骗经验的增多,人们开始回归理性,在满足隔着屏幕坐山观虎斗的好奇心之余,对孰是孰非,往往是抱着怀疑态度的。

  两所沪上名校,在国内排名差不多,虽各有所长,但在争相把自己建成高等教育航空母舰的时代,有部分学科“同质化”,招生时明显是对手,“窝里斗”的劣根性一旦被利益激发,兄弟阋于墙似乎也是难以避免的事。但文人相斗,毕竟还讲点面子,至少不能学贩夫走卒赤膊上阵吧。假如上海交大扮李鬼骗学生改志愿是真,那自然是斯文扫地,人们就永远别指望这样的国内一流大学能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假如复旦大学“含沙射影”的“诋毁”是真,那也是龌龊不堪,令人齿冷。现在两虎相争,谁雌谁雄外人不敢妄下断言,但国内名校的“面子”已被撕破却是不争的事实。

  假设一下,如果复旦指称的有人假冒自己骗学生改志愿之事属实,那或者可以诉诸法律,将损害考生与复旦利益的“李鬼”绳之以法,或者顾及“面子”,直接找对方学校交涉,制止对方此类恶行。现在既不诉诸法律,也不直接找“兄弟学校”沟通,而选择微博这一民间利器,说一句类似外交辞令的“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这既不能显出该大学的治学严谨、嫉恶如仇,也不能彰显该大学的宽容厚道、博大为怀,实在有点让人看不懂。

  近年来,招生“暗战”如火如荼,沪上名校掐架恰恰是其白热化程度的表征。无论是“北约”“华约”之类的“明战”联盟,还是高考前后暗使手段的“招生协议”,表面看似乎是为了“掐尖”招揽优秀人才,实质上无非是高校的“名誉之战”“利益之战”。就是那几所每年都招了不少高考状元的名校,在享受把状元揽入怀中时的极度兴奋之后,又能送出几个建设国家的“状元”?这种只重“入口”不重“出口”的招生乱象,恰恰是大学精神陷溺的表现。(时间:7月4日 来源:钱江晚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