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参加过数年招生工作的某高校教授在微博中这样写道。的确,近年来为了抢夺优质生源,高校间明争暗斗,特别是在今年,这种争斗更是毫无遮掩地摆上了台面,擦枪走火事件屡屡发生。这其中,国内最著名的两所高校北大和清华成为其他高校抨击的“靶子”,指责在地方行政等多方干预下,一些打算报考其他名校的高分考生被“绑架”到“北清”,使得“北清神话”愈发膨胀。“北清神话”虽然在内地难以超越,但是却遭遇香港高校的强劲挑战,在多个省份的状元生源争夺中“北清”都败下阵来。“北清神话”还能持续多久呢?
内地高校 “北清”是“神话”
复旦大学湖北招生组的老师、历史系教授冯玮日前在网上连发微博,称在招生时,学生遭遇“北清”的围追堵截。“今天清晨,高考理科成绩在湖北宜昌市名列前茅的夷陵中学某考生,因实在经受不住各方压力,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改变志愿。他父亲今天上午和我长时间通话,表达了万般歉意和万般无奈。”冯玮在微博中说道。
冯玮教授微博还透露,2010年湖北一考生本想报复旦,可在前来签约的路上,接到副县长5个电话,考生感到“得罪不起”,最后“选”了清华。
实际上,这种遭遇并非复旦特有,很多名校在与“北清”的“拔河”中,大都以落败告终。去年某省招生时,一所高中的三名高分生属意浙江大学,但在填报志愿前夕,这三名学生突然与浙大招生办人员失去联系。填报志愿结束后,三名学生才告诉招生办老师,在填报志愿期间他们被学校“软禁”,手机也被没收,与外界失去联系。而在志愿表上,填的不是北大就是清华。
冯玮认为,“北清”绑架考生是“合力”铸成的:地方官员为凸显“政绩”;高中校长为凸显办学“水准”,以招揽优质初中生源;教师为考核和高额奖金;考生受“北清神话”影响长期迷信“北清”;或迫于各方压力“不自愿”选择“北清”。
华师大招生老师周鸿认为,“高校各有所长,专业也各有侧重,只有考生选择最合适自己的,这才是最好的。”他表示,今后若在一定程度上率先开放部分高校“一档多投”,或许可以平息剑拔弩张硝烟四起的“招生掐架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