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飙泪“飙”不来“达芬奇”的明天
http://www.CRNTT.com   2011-07-15 20:25:28


  国人向来慈悲为怀、善心有加,一旦遇到个“谁的眼泪在飞”,经常扛不住“心有戚戚”,道一声“原谅”罢了。但总起来说,底线还是有的,一来对方的飙泪要“诚意很深”,是非对错、来龙去脉要条分缕析、娓娓道来。二来,假如自身有错,要有“责任担当”、“真心悔过”,是停止销售、紧急召回,还是全力补救、道歉赔偿,定要有个说法。

  但从目前达芬奇总经理潘庄秀华的“眼泪横飞”中,似乎很难看到这两层意思。据说,其是在回忆创业史时才“声泪俱下”的,不到一小时的新闻发布会光是“梨花带雨”的时间就长达20多分钟。恕笔者直言,这类伎俩用于闺蜜私谈、商家私交场合或能奏效,但用在大庭广众之下的新闻发布会上,意欲博得众人同情,便成了妄想。

  道理很简单,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是要“解疑答惑”的,但纵观整个情况介绍会,当事方并没有给媒体安排采访环节,亦未对央视所曝光的内容进行回应。对天价家具实为国内制造的真相未给出合理解释。

  在视新闻媒体若无物、视消费者为空气的语境下,即便当事者泣不成声地把创业史描绘得再艰难、再不易,又能博得众人几分同情?其实,发布会成了“达芬奇”CEO哭诉创业经历的“演讲专场”,非但让公众听不到任何诚意,反而有转移话题、欲盖弥彰、逃避责任之嫌,让众人徒增愤懑与不安。因为达芬奇家具纵横江湖多年,消费者吃亏上当者可谓无数,但从7月10日达芬奇家具的“密码”被央视曝光后,该公司先是坚称产品是原装进口,而非国产,拒绝退货。

  飙泪“飙”不来“达芬奇”的明天,指望“梨花带雨”的桥段来拯救企业无异于痴人说梦。企业要发展,要打破“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的质疑,固然需要监管部门好好做番功课,把那些混淆视听、浑水摸鱼的假洋鬼子鼓捣清楚——更要紧的,还是企业要廓清道德文化中的畸形因子,把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习惯”好好地扭一扭、转一转,多流些道德、诚信的血液,少一些对消费者的漠然、对私欲的狂热、对责任的轻佻。(时间:7月15日 来源:中山商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