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援人员和施工人员在清理事故现场 |
灾难面前,人性第一。浙江温州境内的动车追尾事故,数十人罹难、数百人死亡,这在现代铁路史上,当属惨烈的一笔。自救令人动容,互救彰显大爱,抢救刻不容缓,然而在珍视生命的价值之上,反思与追问仍是不可或逃的篇章。如果沿着这次动车追尾事故往回看,京沪高铁这些天所遭遇的供电故障、雷电天气等,显然并不只是一条线路上的小问题,而是本该值得举一反三的警醒。“高速时代”的路网安全,已经不是“不可抗力”的“天气原因”就可轻巧带过的命题。
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帕布斯•海恩提出一个著名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此次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追溯事故原因,官方给出的说法是前方列车遭雷击,动车自控系统自控停车,导致后车追尾。然而这样的解释显然不足以回应民众质疑:动车本身具有防备雷电的装置,在受到雷电干扰后,自控系统会开启并导致停车,但列车司机可以急救操作,避免事故发生。那么,D3115遭雷击停车时,司机在做什么?两车之间的相隔安全距离为1000米左右,后车同样有自控系统装置,为什么后车没有紧急停车?无论天灾、抑或人祸,此般恶性事故之前,其“先兆”与“隐患”被相关部门所熟知并掌控吗?
京沪高铁出事时,我们秉持了克制与包容,舆论一片“对京沪高铁多点宽容少点质疑”之声,辅之以日本新干线各类故障的历史,认为质疑与反思有损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然而今日看来,安之如饴的姿态,才是对公共利益最大的不负责任。犹记得2007年4月,央视曾高调报道了高速动车组最后一次运营安全测试的新闻,其重点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自动闭塞系统可防动车组追尾”。报道中,广铁集团高级工程师陈建译解释说:就是控制同一条铁路上多列动车组安全间隔时间,信息通过钢轨传送到动车组的车载系统,防止列车追尾事故的发生。然而7月23日晚20时27分的一声巨响,令以上的宽容与进步顷刻间灰飞烟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