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故宫管理存在巨大漏洞 无勇气接受公众监督
http://www.CRNTT.com   2011-08-01 13:00:14


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俯视图。资料图片
  屋漏偏逢连夜雨。两个多月前,故宫掀开的“失窃门”、“错字门”、“富豪会所门”还没有完全合上,现在又出“大事”了。7月31日,故宫博物院证实,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发生文物损坏事件,现初步判断为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所致。

  关于青釉葵瓣口盘损坏一事,消息最初来源是网友微博爆料。7月30日下午,网友“龙灿”在微博上公布了这一消息,短短三个小时之内,转载次数已过万。7月31日,故宫博物院才姗姗来迟“证实”了这一事件。

  一起7月4日发生的文物损坏事故,故宫直到7月31日才出面证实,而且还发生在网友爆料之后。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如果没有网友爆料,这一起文物损坏事故是不是会被故宫瞒天过海?这次事故中损坏的哥窑代表作品是故宫藏品中1106件一级品之一,异常珍贵,发生损坏后,故宫是不是应该及时向社会公布?国家文物虽然存放于故宫,但并不是故宫所有,文物的“命运”走向,故宫有责任有义务向社会及时公开。这起事故发生后之所以没有主动向社会公布,故宫方面的解释是,经过了“长达26天的调查认证”。有些“巧合”的是,这和网友爆料的时间相当“吻合”。如果网友爆料不是在7月30日,那么故宫对该起事故的调查认证是不是需要更长时间呢?不过多少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次“临时工”终于没有成为事故的主角。

  事实上,故宫“失窃门”之所以能被媒体曝光也缘于网友爆料。从两个多月前的“失窃门”到今天的“文物损坏门”,被动证实基本都是故宫在面对丑闻时所采取的姿态。如果没有网友爆料,秘而不宣很可能成为故宫面对文物事故时的习惯性动作。从“失窃门”到“文物损坏门”,除了能证实故宫在相关管理中存在巨大漏洞之外,它对公众和社会的傲慢姿态也被呈现得淋漓尽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